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發展要聞>

超八成受訪青年對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更有信心了

2024-10-04 10: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鄉村最大變化:網購更便捷、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道路更寬敞、村貌更整潔、環境更宜居……如今鄉村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對鄉村的未來發展還有哪些期待?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的一項有1500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對于鄉村的變化,網購更便捷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排在前兩位。84.0%的受訪青年相信鄉村未來會成為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熱土”。

89.1%受訪青年感覺近些年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4年前,90后肖源來到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蛇形山鎮,在村里承包了土地,種植果樹和水稻,成為一名“新農人”。這幾年,肖源親眼見證、親身體會到了村子的變化。她記得,之前村里有條公路,很窄很顛簸,根本無法會車,如果去村民家,還要走一段泥巴路,一旦下雨很難通行。而現在公路變成了瀝青路,道路更寬敞,還有了直通到村民家的水泥路,出行更便利了。

“人居環境改善是村子最大的變化。”肖源說,之前不少人不敢去農村,比較擔心上廁所不方便,現在農村進行了整治,旱廁不見了。村里還有了可以分類回收的垃圾車,原先垃圾隨地亂扔、就地焚燒的情況改變了,村里的環境更美、更宜居了。

調查顯示,89.1%的受訪青年感覺近些年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對于鄉村令人感觸最深的變化,物流效率提高,網絡購物更便捷(52.6%)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更美了(52.3%)排在前兩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85后劉帥9年前回到家鄉賀州市,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并成立了公司,以大棚蔬菜種植為主。返鄉這幾年,劉帥覺得鄉村的風景更美了,村民的生活更幸福了。“現在有些村民到我們公司工作,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一方面讓他們有了一定收入,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感到自己更有價值、更有尊嚴了。”

對于鄉村的變化,44.5%的受訪青年認為是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等興起,業態更豐富,43.5%的受訪青年感覺是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43.3%的受訪青年覺得是數字化賦能農業,生產技術更先進。其他還有: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更完善(42.6%),直播電商發展迅速,農產品“走出去”更容易(39.7%),智能手機普及,鄉村生活被更多人關注到了(28.6%),文體場所增多,文娛活動更多樣(25.5%)。

“家鄉最大的變化是村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農民更富了。”90后張育幾年前回到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從事獼猴桃種植技術服務工作,他表示當地政府很重視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幫助農戶引進新技術、打通銷售渠道,使眉縣獼猴桃成了陜西乃至全國知名的品牌,也讓種植獼猴桃的農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新的推力和拉力讓一些年輕人選擇回到鄉村

張育認為,鄉村現在最大的機遇在土地上,隨著上一代農民老去,土地會流轉到年輕的“新農人”手中,他們擁有新觀念、新思路,可以豐富農業種植的模式,收益也會更好。“吸引年輕人從事農業,需要企業和高校共同發力,宣講農業領域的發展機遇,慢慢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他們在找工作時,把從事農業工作當作一個選擇或方向,讓年輕人在農業領域既能收獲‘面包’,也能實現個人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革命老區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前恒注意到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一組數據:2012年至2022年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萬人。陳前恒認為,年輕人開始返鄉,一方面來自大城市的推力,比如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經濟負擔、通勤時間等,讓一部分年輕人意識到大城市并不是理想的生活地方;另一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壓力也更小,鄉村的價值重新被挖掘,產生了新的引力、拉力。這種推力和拉力讓年輕人開始評估自身需求,選擇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

調查顯示,84.0%的受訪青年相信鄉村未來會成為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熱土”。

“剛開始和農戶打交道時,遇到過許多質疑,村民覺得我們做不長久。但隨著跟農戶溝通增多,他們的觀念開始轉變,愿意到我們的公司工作。”對于未來的發展,劉帥希望在探索更適合當地的種植模式、種植品種,提升市場競爭力之外,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帶動大家共同奮斗、共同致富。

“農村想要有未來,要發展集體經濟。”肖源覺得,近些年農村有許多好的政策,有不少企業、地方與村子結成了幫扶對子。要充分利用現在的政策優勢,探索適合村子發展的特色產業。肖源之前到附近的村子考察發現,村民普遍會做豆腐,但缺少帶頭人,難以實現規模化,她提議可以由村集體成立食品加工廠,借助定點幫扶的力量把產品銷售出去,再不斷積累經驗,把好品質關,不斷走向市場,實現“自我造血”。“村集體有錢了,村里的公共設施和服務才能持續跟上,村民的生活也會越過越好。”

調查顯示,85.4%的受訪青年對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更有信心了。

“現在村里修建了休閑廣場,村民可以去跳廣場舞、運動鍛煉,文化生活更豐富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肖源參與了村里的扶貧工作,教農戶養豬、種果樹,還設立了就業扶貧車間,帶農戶做辣醬。如今,原先的就業扶貧車間已經成了標準化的食品加工廠,村民不僅可以來此工作,還能以學徒的形式學習辣醬制作,獲得收入。“村里是關系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緊密,也很有親切感和人情味,這是鄉村的吸引力之一。如今村子越來越美,大家也有了更高的目標,一起把鄉村建設得更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見習記者 吳欣宇 

【責任編輯:王振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