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中央定調明年“三農”工作 農村將迎來這些新變化
中國網12月22日訊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利益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促進農民增收......2024年“三農”工作將迎來系列重大變革。
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利益補償機制 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202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糧食豐收,為經濟社會行穩致遠奠定基礎。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表示,今年糧食豐收是在應對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取得的,實屬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級政府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農民群眾努力耕耘,支農惠農政策得力,良田良種良法共同發力等。“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消費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增強,必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此,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糧食穩產保供舉措。”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將著力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繼續擴大油菜面積,著力提高單產。切實抓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持續推進大豆油料生產,確保明年大豆面積穩定在1.5億畝以上。同時,農業農村部將著力穩定“菜籃子”產品供給,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促進奶業產需平衡,推動蔬菜水果等均衡供應,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記者注意到,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糧食安全方面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農業農村部農研中心研究員張照新對此表示,其核心是根據各省的糧食消費與生產之間的差距,建立糧食調入省對糧食調出省進行利益補償的制度性安排。
“之所以提出這個補償機制,其根源在于糧食產業與其他特色產業存在的收益差距。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在加大對種糧農民支持保護的同時,也出臺了種糧大縣獎勵專項資金。但從實際運行效果看,這些政策并未從根本上扭轉糧食大縣財政窮縣的格局。因此,這次中央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利益補償機制,意在更好地緩解這個格局。“張照新說。
“今年以高標準農田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提檔升級,有效提升了應對災害的能力,保障糧食實現豐收增產。此次提出的這些舉措,將守好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穩定提升糧食產能。”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鐘鈺指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大做強糧食產業經濟,也有助于守住我們的耕地紅線。
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而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尤為重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
近年來,我國農業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陸續取得突破。尤其是自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項行動全面推進,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取得突破,種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在種源供給方面,供種保障率提升到75%以上,國家和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完善,省級種子儲備實現全覆蓋。在關鍵技術方面,我國自主研發的2把基因編輯“剪刀”正在加快產業化應用,生豬、奶牛等專用育種芯片具備國產化替代能力。種源質量明顯提升,初步培育出一批耐鹽堿小麥品種和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種,首批51個玉米大豆轉基因品種即將通過審定。國產白羽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超過20%,并首次走出國門、出口坦桑尼亞。
與此同時,我國種業振興企業骨干力量加快培育。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儲玉軍介紹,為推動我國種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2022年,農業農村部初步構建了由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等龍頭企業組成的國家種業企業陣型。推動陣型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種業基地對接,支持牽頭開展育種攻關,著力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由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等龍頭企業組成的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已初步構建。相關部門正推動陣型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種業基地對接,支持牽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聯合攻關,著力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
儲玉軍強調,陣型企業是我國種業企業的排頭兵,要勇于擔當,面向種業發展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等關鍵領域,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要勇于創新,錨定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目標,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要誠信守法,講正氣、守規則,弘揚企業家精神,做到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努力成為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 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農業農村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發掘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突出生態優先,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做好“土特產”文章,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據介紹,今年以來,我國搭建平臺載體,促進特色產業集聚升級。支持各地新建40個、續建51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集群139個、超500億元的14個、超1000億元的3個,實現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200個農業產業強鎮、認定獎補184個農業產業強鎮,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10億元的強鎮超350個,鎮域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達2.6萬元。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4068個,實現總產值9000多億元,推介199個產值超十億元鎮和306個產值超億元村。
此外,補短板強弱項,聚焦糧食、油料、果蔬等重要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開展全產業鏈研究,發布大豆加工樹圖和《關于提升我國大豆加工水平的報告》。發布技術工藝、設備裝備、綜合利用3大類100個糧油加工減損增效典型案例,引導糧食加工企業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支持新建傳統特色肉制品、全谷物營養食品加工2個科研試驗基地,累計建設43個科研試驗基地。支持21項農產品加工領域農業行業標準立項,完善標準體系。引導各地提升建設1600個農產品加工園。
隨著鄉村富民產業培育壯大,農民收入也保持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義增長7.6%,實際增長7.3%,快于城鎮居民和全國整體增速。
“促進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激活農村內需,促進農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緊迫性。”曾衍德表示,接下來,將在促進產銷銜接、發展鄉村產業、項目建設拓崗以及深化農村改革等領域持續加力、多措并舉,不斷鞏固農民收入增長好形勢。
綜合新華社、央視財經、人民日報、農民日報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