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焦夢 實習記者李曉蓓)8月23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西北新能源高比例發展“研討會,發布了“中國電力圓桌項目”課題組完成的報告《建設多層次市場機制 促進西北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報告預計2022年西北電網新能源總裝機將超過火電,成為西北第一大電源。西北電網也將因此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第一的區域電力系統,同時面臨腰荷時段的消納與早晚高峰的保供壓力。
西北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之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自治區)電網。西北電網的電力供大于求,是我國供電面積最大、電力外送比例最高的區域電網。截至2021年底,西北電網新能源(除特別說明之外,文中“新能源”特指風光)裝機占該地區全部裝機規模的42%,發電量占比21%,遠超全國新能源裝機占比27%和發電量占比12%的平均水平,已超過歐盟同期水平。2022年,西北電網新能源單日發電量和最大出力均創新高,新能源日最大發電量占比35%、(瞬時)最大出力占比48%。青海省的新能源發電出力占比達到了驚人的79%,比當時全省用電負荷還高出4%。
西北區域近五年新能源裝機占比變化趨勢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提出的可變可再生能源(簡稱VRE,即風光)發展的六個階段,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家都處于第二階段,VRE發電量占比為10%左右,依賴系統現有的靈活性來消納VRE。西北地區已由第三階段邁入第四階段,即以VRE為主的新能源在特定時段內可以提供大部分的發電量。目前,英國、意大利等國處于第三階段。進入第四階段的只有丹麥、愛爾蘭和德國等少數國家。IEA指出,進入第四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一方面需要更先進技術方案來保障系統的穩定,另一方面還需要改變電力系統運行方式與監管規則以適應大量VRE的接入。
報告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占比將超過50%,成為西北電網的主體電源,電力系統將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另外,西北地區市場主體組成形式復雜,亟待通過市場手段厘清運行關系。截至2021年底,西北外送電量占全網用電需求的37%。“大送端”電網特性日益凸顯,外送對消納的影響越發重要。
西北全網逐年新能源裝機占比變化趨勢
為促進西北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報告建議應擴大資源的優化配置范圍、打破消納壁壘,并針對電力市場建設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
首先,應分階段完善西北電力市場架構。對于現貨市場建設,應從分散式逐步過渡到集中式市場;對于輔助服務市場,應分階段建設、遵循“先區域、后省內”的發展模式;對于容量補償機制,應建立“可靠性+靈活性”雙軌運行制容量市場。
其次,應豐富電力市場的參與主體。充分推進新興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通過電源側、電網側、需求側、儲能側等方面來推動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提升,適應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后的要求。
此外,應完善新能源外送機制。構建配套電源和富余電能相輔相成的西北外送交易體系,在滿足系統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輸電通道的新能源占比,通過各省多送端合作互補互濟,有效平抑新能源的隨機性和波動性。
NRDC首席代表張潔清強調,實現雙碳目標,電力系統是關鍵。要“破”化石能源占主導地位的能源體系,就要先“立”新能源的供給和消費能力。西北地區的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均處于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領先水平。圍繞西北新能源高比例發展進行研究,對其自身的發展和全國電力部門的低碳轉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主任黃少中提出,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國能源轉型發展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駛入了快車道。西北地區作為典型的能源生產和外送基地,風光資源異常豐富,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主要依托,同時傳統能源也相對豐富,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因此,西北能源轉型發展具有典型特征和意義,把西北地區能源轉型發展問題分析透、解決好,對全國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借鑒和示范作用。如何推進西北的能源轉型發展,必須要統籌謀劃,多措并舉。一是要放眼全國統籌考慮,不能就西北論西北。二是要在外送通道和機制設計兩方面發力。三是要發揮市場有效和政府有為的雙重作用。四是要實現能源轉型發展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