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使全球經濟遭遇沉重打擊并陷入深度衰退,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國際經濟形勢和中國經濟運行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本文結合經濟理論和現實經驗研究了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速度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進而在簡要回顧?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情況基礎上,初步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并對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提出若干建議。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長期走勢分析與預測
根據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國際經驗和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要素變化趨勢等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中長期走勢進行了分析,并對?2021—2050?年間不同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進行了預測。
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趨勢預測:增速呈波浪形下降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規律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或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的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圖1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2019?年世界各經濟體?GDP?增長率和人均?GDP?的散點圖。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人均?GDP?的提高,經濟增速趨向下降。
世界銀行將所有國家按人均?GNI?高低分為四大類,即低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2020?年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國家地區的界定標準分別為人均?GNI?少于或等于?1?035?美元、1?036—4?045?美元、4?046—12?535?美元、高于?12?535?美元。2019?年這四大類經濟體?GDP?平均增長速度如圖?2。中低收入國家?GDP?平均增速比中高收入國家平均增速高?0.13?倍,比高收入國家平均增速高?0.42?倍。
中國經濟增長要素是影響中長期經濟走勢的重要方面,這些要素的變化趨勢主要包含以下?2?方面。
(1)中國投資率和儲蓄率呈下降趨勢,而資本系數快速增大。根據哈羅德-多馬有保證的經濟增長率模型,經濟增速與投資率或儲蓄率成正比,與資本產出率成反比。中國的儲蓄率和投資率由?2010?年的?50.7%?和?47.0%?分別下降至?2019?年的?44.6%?和?43.1%,資本系數由?2010?年的?4.43?提高至?2019?年的?7.06,由此給經濟增速帶來下滑壓力。由于技術進步及投資效率降低,增加單位產出所需新增資本數額增加,從而使得中國經濟增速趨緩。
(2)人口增長率的快速下降和老齡化促使經濟增速趨緩。世界上部分國家經驗表明,人口與經濟增速有密切關系。經濟增速較快的國家,由于對勞動力需求較大,人口往往呈現增長的趨勢;反之,人口下降的國家經濟增速往往較低。日本近?30?多年經濟發展停滯、歐盟經濟發展速度長期低于美國,均與人口增速有密切關系。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8?年的?1.200%?降至?2019?年的?0.334%,是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200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0%,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7%,按照國際慣例,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1999—2019?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由?6.9%?提高至?12.6%,數量由?8?679?萬人增加至?1.76?億人,20?年間增長?102.8%,而發展中國家老年人口數量翻一番則平均需要?40?年左右。預計?21?世紀?20?年代開始,生育率過低和老齡化將日益嚴重地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隨著人口的快速老齡化,退休金等社會福利支出將擠占儲蓄額和投資額空間,使得中國儲蓄率和投資率出現進一步下降。
綜上所述,根據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國際經驗和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要素變化趨勢等因素,預測中國經濟增長中長期走勢為呈波浪形下降,具體有?3?個特點:①經濟增速呈下降趨勢,但增長速度遠高于同等發展水平國家;②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大,政策連貫性強,經濟增速下降較為平穩,變動幅度小于世界上主要經濟體;③短時期內由于各種有利因素作用,經濟增速可能上升,但從中長期看仍呈下降趨勢,觸底時間初步預計在?21?世紀中葉。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中長期預測
在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行中長期預測之前,應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是:①從經濟總量看,目前中國居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根據?IMF?公布的資料,2019?年中國?GDP?為?143?429?億美元,美國?GDP?為?213?744?億美元。中國為美國的?67.10%,但遠高于其他國家。②從經濟增長速度看,2019?年中國?GDP?增速為?6.1%,美國為?2.3%。中國?GDP?增速比美國快?1?倍以上。③從人均?GDP?看,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262?美元,美國和全球分別為?65?118?美元和?11?429?美元,中國人均?GDP?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9.8%、美國的?15.8%。
依據經濟增速隨人均?GDP提高而呈波浪形下降的理論和中國經濟增速將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經濟體的結論,我們對?21?世紀上半期中國經濟增速作出如下預測。
(1)預計?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4%,按可比價格計算,2020?年中國的?GDP?約為?2010?年的?194.09%。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中國?GDP?雖未達到?2010?年的?2?倍,但已非常接近“翻一番”的目標,可以說中國基本完成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在?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
(2)預計在?2030?年前后,按現行匯率法計算的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美國水平。主要有?2?個原因:① ?中國經濟增速快于美國;②匯率變動。預計在此期間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呈升值趨勢,平均每年可能升值?1%?左右。但鑒于中國人口為美國的?4?倍左右,按經濟發展水平衡量,預計?2030?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4?左右。
(3)預計?2021—2035?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由于?2020?年經濟發展基數較低,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5%?左右;“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可能達到?6.3%?左右。根據本研究的測算,“十五五”期間(2026—2030?年),中國經濟將進入“5?時代”,即年平均增速為?5.4%?左右。“十六五”期間(2031—2035?年)經濟平均增速將低于?5%,進入“4?時代”。2021—203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預計?2036—2040?年經濟平均增速為?4.2%?左右。
(4)預計?2041—205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開始進入“3時代”。屆時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速為?3.8%?左右,較?21?世紀?30?年代的年平均增速降低?0.7?個百分點。
(5)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預計在?21?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后,中國經濟總量將為美國的?2?倍左右,但人均?GDP?與美國相比仍有將近?1?倍的差距。
2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分析與初步預測
疫情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得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中。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下降?6.8%,為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面對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迅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第三季度,經濟進一步好轉,同比增長?4.9%。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向好,2020?年?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三大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于年內高點,且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進入?12?月份,三大指數雖有所下調,但仍處于較高運行水平,經濟總體保持穩步恢復的良好勢頭。
中國成為疫情發生后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第一個全年經濟增速為正的國家。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速有望達到?6.7%,即?2020?年末經濟增速基本上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預計可為?2.4%?左右。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面臨著更加嚴峻、高度不確定的內外部環境,經濟走勢如何,是否能夠實現快速的恢復性增長,是黨和政府以及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中國年度?GDP?增長速度預測方法簡介
影響?GDP?預測的很多重大因素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預測?GDP?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較大的難度,部分因素難以量化,難以定量預測,很多因素沒有預測數據。基于?Chen?等對糧食產量進行預測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以投入占用產出技術為核心的系統綜合因素預測法對年度?GDP?進行預測。該模型的關鍵點如下:①把國民經濟看作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國民經濟具有多層次結構,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強的非線性、隨機性和動態特征;必須綜合地考慮國際因素、政治態勢、社會經濟技術因子(如政策、金融、科技、人口、價格等)和自然因子(如災害、氣象等)等的作用。②抓住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影響因素。③多種定量方法相結合,如結合投入產出技術、統計方法與計量經濟學、情景分析、景氣分析法、專家分析法等。
以?2021?年的預測為例,本文首先對?2021?年中國?GDP?總體增長態勢進行分析;其次對?2021?年?GDP?增長情景與景氣進行分析;然后分別從生產法和支出法角度,對主要行業和三大需求(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分別建立計量經濟模型等,以便獨立對?GDP?增長速度進行分析和預測;最后,基于模型計算結果和專家分析法,對中國?GDP?增速給出組合預測。
2021年中國GDP增速和全年經濟走勢分析與預測
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僅為?-6.8%,基數極低。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為?16.3%?左右,2021?年第二季度增速可能為?7.3%左右,第三季度增速為?6.3%,第四季度為?5.9%左右。全年經濟走勢表現為前高后低。預測?2021?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8.5%?左右,2022?年經濟增速將回歸?6%左右(表?1)。從三大產業來看,預計?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約為?3.2%,比?2020?年提高?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9.5%,較?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8.4%,比?2020?年提高?6.3?個百分點。
對?2021?年三大產業增速做出上述預測的主要依據包括:①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繼續。農業、畜牧業等轉型升級都將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動力,尤其是生豬等養殖業的恢復性增長將使得?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較?2020?年略有提高。②第二產業將呈現恢復性增長。疫情導致的?2020?年生產經營活動停滯或將在?2021?年逐漸恢復,并有望取得更大的增長;同時,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仍將保持較高水平,研發和自主創新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但外需方面可能會受海外疫情影響而增大不確定性。③服務業將呈現疫情后的恢復性增長。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將恢復到原有或更高的發展水平,由此拉動服務業穩定的恢復性增長;同時,服務業發展新動能增勢或將保持穩定,為服務業增速提高注入新活力。
從三大需求來看,隨著國內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預期中國消費會持續復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相關投資政策的影響延續,特別是在“十四五”規劃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下,高技術產業投資成為整體投資增長的驅動力,投資對經濟增長作用進一步鞏固。外貿方面,2021?年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疫情或將得到較好控制;中央充分認識到對外貿易失衡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大力促進貨物和服務進口,進出口將逐步趨于平衡,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正向拉動作用將有所減弱。預計?2021?年消費對?GDP?貢獻率為?57.7%,拉動?GDP?增長?4.9?個百分點;投資對?GDP?貢獻率為?38.8%,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貢獻率為?3.5%,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表?2)。
總結與建議
(1)充分發揮中國在全球生產鏈中的優勢,以外貿促發展,開創對外貿易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截至?2020?年底,疫情在全球范圍仍處于失控狀態,預計?2021?年全球短期經濟前景仍趨悲觀。相比之下,中國以“快于預期”的速度實現了經濟復蘇。①出口。出口快速增長,給全球提供防疫物資等多種產品,堅定不移地以實際行動維護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為支持其他國家穩定市場作出了中國貢獻。2021?年,中國外貿仍有望延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將為全球市場提供更多中國產品。②內需。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消費形勢持續低迷,在疫情防控獲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消費復蘇速度卻遠不達預期。2021?年,在保證疫情防控有序的前提下,建議中國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在驅動雙循環體系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作用。
(2)穩增長、促發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暴發和大規模、高強度疫情防控措施使得眾多企業特別是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難以持續。盡管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取得初步勝利,中國經濟進入復蘇周期,但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仍未平復,實體經濟運行仍存在局部風險。因此,仍應當把“穩增長、促發展”作為中國?2021?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建議:①2021?年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保證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將財政赤字總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保持合理的地方專項債規模,并加大對科技、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的保障力度;②貨幣政策基調宜保持穩健,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為社會融資和貨幣信貸提供便利;③確保各部門的經濟政策共同發力、聚焦使力、著力于根本,更好地發揮各種政策的協同效應,舒緩疫情給消費、投資和對外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
(3)繼續建設科技創新型國家,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中美經貿摩擦將在中長期持續的情況,已基本成為共識。未來中美在科技領域摩擦和競爭只會增多,不會減少。近年來,美國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發起制裁。例如:美國對華為公司的芯片斷供,打壓其?5G?發展;利用金融霸權打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對涉及核心技術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采取限制入境等措施,進行學術封鎖,以各種方式打壓遏制中國的高端科技發展。當前,在科技領域,中國仍與美國存在不小的差距。建議:①面對美國的封鎖,中國應打破幻想,發展核心技術,攻關“卡脖子”技術,堅持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針不動搖,合理布局核心產業;②從高端制造業全產業鏈角度,集中優勢力量聯合攻關、攻克核心領域相關重點、難點技術,增加對基礎學科領域研究支持,加快科教體制改革,建立貼近實際的產學研協作體系;③以多種形式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切實追蹤評估扶持政策的有效性;④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和創新人才引進力度,不僅引進產業技術人才,而且引入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一套以我為主、多渠道吸收境外技術的安全的產業技術體系;⑤增強科技自主創新在未來支撐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
(4)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近年來,信息通信技術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促使全球價值鏈發生重大變革,推動全球價值鏈向智能化、服務化方向調整。疫情造成的世界經濟衰退和貿易受阻使全球化出現退潮趨勢,部分產業開始向區域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同時,中國的人口紅利已逐漸減弱,原有的以低成本勞動力優勢融入并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的發展模式不再適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建議:①利用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經濟區建設為契機,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②結合?RCEP?區域和中歐經濟一體化合作的新契機,吸引全球優質生產企業,打造世界級高端區域產業鏈集群;③充分發揮中國在?5G、量子通信等新興產業領域的現有技術優勢,與制造強國戰略結合,挖掘信息技術支撐制造業發展的結合點;④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的新發展中向中高端攀升。
(作者:陳錫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楊翠紅,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祝坤福,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王會娟,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李鑫茹,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姜青言,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