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閆敏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處長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和世界經濟形成顯著沖擊,當前發展的困難挑戰明顯加大。我國加強疫情防控,推進復工復產,增強逆周期調節,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經過全國上下努力,境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抵抗住疫情沖擊,GDP雖然出現負增長,但新動能、數字經濟、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保持較快增長,尤其3月份以來,整體經濟呈現企穩回升勢頭。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產生的一次性短期沖擊,不影響長期要素供給與潛在增長能力,我國經濟中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當前經濟形勢:大幅下行為短期現象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短期內我國生產活動停滯、投資項目擱淺、居民消費萎縮、國際合作受限,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對此,應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性災難與挑戰。全球生產與消費活動大面積、大幅度減速。本次經濟負增長屬于不可抗因素沖擊的短期下降。災害突如其來,嚴重抑制了年初以來的正常經濟活動。一季度經濟增速大幅下降并非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惡化,也非我國要素支撐條件呈現轉變,而是突發嚴重衛生安全事件帶來的結果。因此,當季經濟減速不具有可比性,亦不具有參考性。我國積極防控疫情擴散,迅速果斷采取超常規措施,在較短時間內阻斷了本土疫情傳播,同時為世界疫情控制做出貢獻,不僅保持了社會秩序安全穩定,也體現了大國擔當與責任。3月份以來,我國大部分經濟指標逐步恢復并有所提高,預計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將率先走出疫情陰霾。
我國供給與需求逐步改善恢復。生產方面,由于疫情初期實施交通管控、居家隔離、限制跨區域流動等措施,導致原材料、零部件、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產業鏈上下游無法正常銜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暫時停止。一季度,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2.8%,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8.4%,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5.2%。但是種植業增加值增長3.5%,夏糧長勢較好,糧食安全具有保障;國家用于衛生防疫、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組織建設、社會保障和應急管理、援助救助等支出顯著增長,相關領域生產提速。進入3月份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重點領域中,貨運周轉量和客運周轉量增速比2月分別加快9.9和14.3個百分點;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制造業PMI從2月的35.7回升至52.0,非制造業PMI從2月的29.6回升至52.3,經濟增長信心逐步向好。
需求方面,重點項目開工、新建延后,投資開工一度面臨困難,復工情況有所分化。3月以來,隨著各項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斷加大,投資增速降幅已明顯收窄,新基建等領域投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居民消費領域,受疫情影響,生活必需品消費略有下降,服務型消費快速萎縮,餐飲、旅游、電影等“聚集性”消費幾近停滯;3月份以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居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1-2月收窄4.7個百分點。對外貿易受世界經濟停擺、國際范圍內實施出入境限制、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中斷影響,一季度進出口額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11.4%,進口下降0.7%,整體走勢好于此前各方預期。
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近期舉行的部分省市經濟形勢視頻座談會上指出,目前疫情仍處于全球大流行階段,國內外經濟形勢異常復雜嚴峻,要實事求是、科學研判經濟走勢,既充分估計困難,直面應對挑戰,又要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
逆周期調節緩解短期經濟增長壓力。為積極有效應對疫情,保持經濟平穩有序發展,中央和地方多措并舉,降成本、擴需求。中央推出減稅降費、減免租金和穩崗補貼等措施,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規模加大,重大項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國家出臺汽車購置優惠、多地發放消費券、減免景區門票等促消費政策,定向降準、降低超額準備金率、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政策增加流動性投放……政策實施對當前經濟止跌企穩具有重要意義。下一階段,我國將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對沖疫情影響。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加大補短板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等一系列后續政策將加快制定出臺。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有利于增強發展信心、降低企業成本、推動復工復產、擴大居民消費、保障基本民生,拉動經濟盡快走出低谷。
超大規模經濟優勢奠定長期發展基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韌性和潛力,超大規模經濟優勢能夠抵御突如其來的風險沖擊。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凸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全國上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惡化,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運行率先企穩;我國具有完備的制造業生產體系,成長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擁有最大規模的信息通信網絡,糧食產量連年豐收,抵御風險能力較強;新業態、新動能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與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以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服務業表現活躍,互聯網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網上零售、線上辦公、數據中心等逆勢成長的新增長點增長極,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和動力;14億人口催生世界最大商品消費市場,高儲蓄率支持大容量投資空間,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總體而言,疫情沖擊沒有傷及我國發展基礎,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3%的情況下,預測中國增長1.2%,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正增長國家之一。我國經濟中長期仍將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