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表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創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同各國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基礎上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的演講將知識產權置于全球視野之下,深刻指出知識產權在國際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隨著知識產權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對于知識產權的爭奪也日益激烈。正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所指出,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發揮好知識產權保護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石、創新驅動發展剛需、國際貿易標配的重要作用。在中美經貿摩擦的大背景之下,面對國際經濟和貿易格局發展變化的不確定性,有必要從貿易與知識產權掛鉤的歷史入手,梳理經貿摩擦的脈絡與知識產權所扮演的角色,研判經貿摩擦與知識產權爭端的發展趨勢,通過知識產權這一核心要素發展壯大自己,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
掛鉤嘗試:為競爭優勢另辟蹊徑
知識產權作為私權,最初主要發揮著激勵創新的作用,為天才之火增添利益之油。19?世紀后期,基于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為維護列強的知識財產利益,加強知識產權海外保護,強化對擴散的仿制品、盜版產品的應對逐步成為新的課題,但與國際貿易還是平行發展的兩條線,沿著各自的軌跡發展。20?世紀?60—70?年代,當國際貿易格局被打破、美國的競爭優勢被挑戰之際,知識產權在貿易中的核心要素價值和競爭工具作用開始備受重視并與國際貿易開始掛鉤。
競爭危機引發貿易保護
20?世紀初期,由于美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因而積極倡導和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努力推行全球范圍的多邊貿易談判。美國的貿易政策正是維系其強大貿易實力的保障,也是與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息息相關的。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迅速發展,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崛起,世界經濟多極化日趨激烈,美國在國際市場上面臨更大的競爭。進入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國內的保護主義思潮迭起。在這種形勢下,以《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為標志,美國的貿易政策也最終實現了從自由貿易政策向保護主義的轉變。在前?TRIPs時代,私人部門已經成功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政治化運動。通過行業協會的努力,推動美國政策制定者將知識產權保護與《美國貿易和關稅法》“301?條款”中的“貿易”相掛鉤?。此外,美國“337?條款”也發現了自己的“第二用途”,轉而成為美國政府授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國際貿易方面直接對侵犯其國內知識產權行為采取單邊制裁措施的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以此來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對其國內市場的份額。
美國的這些做法,彰顯了其用國內立法來調控國際貿易、進而維護美國優勢競爭地位的決心,也在后續一系列行動中達到了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