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整形“醫生”在居民樓做手術一些機構租借醫生執照騙資質
醫療美容市場亂象調查
● 醫療美容是指應用手術、注射和藥物進行塑形。目前存在的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在做微整形手術的現象是不對的。生活美容機構進行微整形手術是非法行為
●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醫美機構雖然有合法資質,但其實只是一個空殼,其名下的醫生都是空掛,真正行醫的可能只是護士或者是根本沒有行醫資格的社會人員
● 正規醫療機構有保存證據的意識,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可以回溯,而非法機構恰恰是為了規避調查,根本沒有辦法回溯。這就導致執法部門取證困難乃至無法查處
□ 本報記者 趙麗 韓丹東
1月3日,19歲貴陽女孩莎莎(化名)做隆鼻手術時去世,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一個認為自己鼻子有些“塌”的女孩,卻因為一次微整形手術,導致整個人生塌陷了。她的家人也注定要在漫長歲月中,反復咀嚼這份傷痛。
根據最新消息,貴陽19歲少女隆鼻致死事件已經在1月8日深夜得到解決,女孩家屬與醫院方面簽訂醫療糾紛調解協議書。協議書中提到,此次糾紛調解是在貴陽市云巖區相關職能部門協調下達成的。院方愿意拿出一次性金額補償家屬,至此全面解決院方與家屬所有的糾紛、矛盾問題,家屬不再對院方提出任何主張。
近年來,整容整形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但問題也層出不窮。針對整容行業的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隆鼻整形后化膿潰爛
一些美容院非法行醫
隆鼻手術,同樣給天津女孩赫珺帶來了無盡煩惱。
2018年9月,赫珺在天津市薊州區嘉華帕提歐小區一間民居里完成了假體隆鼻加耳軟骨手術。
“這個手術就是在客廳進行的,不是醫院的無菌手術室,整個手術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赫珺說。
做了隆鼻手術之后不久,赫珺又在薊州區韓素美肌皮膚管理美容機構進行微針美容,就是用針在臉上滾動,“商家告訴我,微針美容的原理是刺激皮膚再生和激發細胞組織的二次生長,從而使膠原蛋白再生”。
“開始沒什么不良反應,直到12月份,在做完微針后鼻子開始紅腫并且化膿。之后,我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建議將隆鼻的假體取出來,不然會出現腦炎或者眼睛失明癥狀。”赫珺說。
此時,赫珺能做的,似乎只有取出隆鼻的假體,此外別無他法。
“我是開服裝店的,經常有顧客向我介紹做隆鼻手術的孫姓整形‘醫生’,說她已經干了很多年,而且動手術不需要在專業的美容醫院,在家里就可以做手術。”赫珺說,“我現在也是悔死了,術前沒有簽任何協議,直到出現問題才知道要了解是否有執業資格證,但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
赫珺現在有不少問題,比如,那家做微針美容的機構是否有資質、做隆鼻手術的孫姓“醫生”在民居中做手術是否違法,但是她不知從哪些渠道去找答案。
“現在任何一方都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我至今還在忍受疼痛感染的折磨。”赫珺無奈地說。
上海姑娘劉娜(化名)的煩惱同樣來自鼻子,問題則是針打在了鼻部血管上。將近兩年半的時間,劉娜的鼻子沒有恢復如初,依然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疤痕。如果想進一步修復,還需要再做一次鼻整形手術。
劉娜做的是所謂的隆鼻微整形手術,手術是在一間美容美發的美容院進行的。按照美容院當初的說法,隆鼻微整形無需麻醉不用動刀,只需著名微雕大師往鼻梁上打一針玻尿酸,就能讓鼻子挺拔起來。可是,一針之后,換來的并非挺拔的鼻梁,卻是鼻子的劇痛無比,而且鼻梁接受注射的地方開始發白。
劉娜找美容院討說法,對方解釋說這是打針后的正常反應,過幾天就會消失。然而,接下來的幾天里,癥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這時候,劉娜知道再去跟美容院交涉也無濟于事,便四處求醫,最終只得求助正規整形醫院的專科醫生。
而正規整形醫院醫生的話,令劉娜心驚不已——在接受鼻注射的7天后,劉娜的鼻子被發現皮膚表面已變色,下面還有一個血痂,里面已經爛了。對這種情況,醫生的建議是只能做手術,把注射物取出來,但并不能保證能把注射物100%取出。因為注射物已經擴散在鼻組織中,要取出來就會把鼻子自身的組織也帶出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毀容。
慶幸的是,取出注射物的手術還算成功。但如果想進一步修復,還需要再做一次鼻整形手術。
劉娜說,專科醫生說自己遇到了一家典型的“黑診所”。打美容針這種所謂的“微整形”也屬于醫療范疇,根據國家規定,需要在醫療場所由醫生完成。美容院根本不具備開展醫療美容項目的資質,屬于非法行醫。
“黑診所”多于正規機構
醫生掛證現象隱蔽性強
近年來,“愛美”需求催生龐大市場,龐大的市場又催生更多的“無知無畏者”進入市場,就這樣,整形市場便以一種野蠻且畸形的狀態不斷“做大做強”。
在調查中,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在愛美與高額利潤的誘惑之下,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其中的風險。
已經有兩年微整形經歷的北京市民林月寒幾乎每年都會進行注射玻尿酸、肉毒素之類的微整形手術。然而,對于肉毒素等A類藥品的屬性,林月寒的回應是,“不就是打一針的事情嗎”。
赫珺也有類似想法。
問及當初為何同意在民居里接受手術,赫珺總結的原因是“無知”,“現在微整形很常見,都是互相介紹,說那個‘醫生’很有經驗,一直都干這個。有的是在家里做,有的甚至是在酒店做手術,都沒事,我就直接做了”。
對此,中國醫師協會維權委員會委員鄧利強說,所有動刀的、用藥的都屬于醫療美容范疇。醫療美容是指應用手術、注射和藥物進行塑形。“大家現在看到的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在做微整形,這種現象是不對的。另外,衛生監督所也是受行政機關的委托進行查處,但這種微整形機構遍地開花之后就很難監管,再加上取證比較困難,所以到處都有生活美容機構進行微整形。可以肯定地講,這是非法行為”。
“遺憾的是,消費者不去關注這一點,只要有朋友介紹,就去接受這樣的美容整形,這實際上是對自己的醫療安全不負責任。”鄧利強說,不過,這里說的不負責任絕對不是消費者主觀上的不負責任,不是說消費者有意對自己不負責,而是消費者沒有辨別的能力。消費者可能會認為,這家美容機構存在這么長時間了,朋友也都說不錯,于是就去試試。這就要求消費者自己要有認知,不把自己的醫療安全和自己對美的追求交給那些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人。
那么,目前市場上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人多嗎?
根據更美App發布的《2017年醫美黑皮書》,全國正規醫美診所有9500多家,而“黑診所”是前者的6倍,約有6萬家。“黑診所”規模小、隱蔽性強,常隱身于生活美容店、住宅區與酒店中。“黑診所”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非法執業者是合規執業者的9倍,有15萬人之多。
按照正常流程,一名專業整形外科醫生在獨立執業之前,要經過至少十年的培訓。以在北京執業的專科醫生韓娟(化名)為例,她在哈爾濱的醫學院學習8年,之后又接受兩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和一年的科室輪轉,這樣才能獨立執業。
除了整形外科的嫡系正規軍,還有一部分醫美醫生是從皮膚科、婦科、口腔科乃至普外科改行而來。
“這些半路出家的醫生,成了醫美行業醫生的另一主要來源。”韓娟向記者介紹說,還有一種現象亟待警惕——掛證。
此前,聯合麗格醫療美容投資連鎖集團董事長李濱曾提到,盡管沒有具體數字,但業內人士估計,現在國內醫美執業醫生的數量比正規醫美機構的數量還要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醫美機構就會租借醫美醫生的執照去騙申資質。換句話說,醫美機構雖然有合法資質,但其實只是一個空殼,其名下的醫生都是空掛,真正行醫的可能只是護士或者是根本沒有行醫資格的社會人員。
李濱認為,這是一種隱蔽性較強的“黑醫美”,而且在業界并不少見。
對此,韓娟也早有耳聞,“曾經有不少患者告訴我,她們在一些機構接受微整形手術時,存在手術當天被告知取消手術的情況,原因是護士請假了”。
2017年5月,原國家衛計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社部、海關總署、原國家工商總局與原國家食藥監總局7部門聯合開展了打擊非法醫美專項行動。
然而,業界人士坦言,只有在發生醫療責任事故的情況下,那些非法從業人員才會承擔刑事責任。一般而言,即便監管部門發現了“黑診所”,作出的處罰也很輕,也就是沒收醫療器械、處以最高兩萬元的罰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黑診所”很難杜絕。
消費者維權頻頻碰壁
執法部門面臨取證難
在韓娟看來,非法行醫帶來不少問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醫美行業,玻尿酸被用于填充除皺,但很多人對玻尿酸的印象不好,總覺得打了玻尿酸后,臉部會變成發面饅頭一樣,很僵很不自然。其實,真正導致臉僵的原因并不在玻尿酸,而是注射問題,比如填充時注射過量。臉僵還有可能是因為注射得不精準,當注射位置不精準時,比如想填充鼻根,結果打到了鼻翼,這就會使整個鼻子更加不協調,看起來僵硬。”韓娟說。
從理論上來說,醫療美容屬于醫療范疇,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有風險。
韓娟說,比如,割雙眼皮的一個副作用是干眼癥,有的沒割好還會導致閉不上眼;抽脂手術聽起來毫無風險,但如果術前檢查不嚴格,對于有基礎疾病的求美者來說,手術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還有肥胖患者需要進行大量抽脂的“環吸術”,由于抽脂量大,會造成皮膚與身體組織分離,實際上就是大面積創傷,造成體液在短時間內大量喪失,處置不當可能會休克甚至當場死亡。
而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在接受整形手術后一旦出現問題,即便是向衛生部門舉報,也會面臨取證難問題。
赫珺即是如此。
做了隆鼻手術出現問題后,赫珺曾經試圖向給她做手術的“醫生”求助。對方聽說赫珺的鼻子在術后出現了問題,也很害怕,讓赫珺到正規微整醫院將隆鼻的假體取出來。可當赫珺到正規微整醫院提出取出假體的要求時,被拒絕。
“之后,我再次聯系那名給我做隆鼻手術的‘醫生’,讓她承擔醫藥費取出假體,她在電話里拒絕了,并且還把我拉黑。”赫珺說。
而當赫珺向衛生部門舉報后,也是無功而返。
據赫珺介紹,衛生部門找不到給她做隆鼻手術的那名“醫生”;在對微針美容院進行調查時,也找不到麻醉、微針等相關器械。
“衛生部門醫療科第一次找那家微針美容院談話時,美容院否認給我做過微針。第二次,我要求與美容院對質,美容院就拿出一個水氧儀說是微針儀器。當初在美容院做微針時,他們說產品技術都來自韓國,所有證件都齊全;可面對執法人員時,美容院卻說是在西安學的技術。”赫珺無奈地說,美容院什么都不承認,衛生部門也找不到相關證據。
“我們見過一些非常慘痛的案例,美容變成了毀容。正規醫療機構有保存證據的意識,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可以回溯,而非法機構恰恰是為了規避調查,根本沒有辦法回溯,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鄧利強說。
鄧利強認為,消費者在選擇非法整形機構時,其實就已經將自己置于風險之中。消費者要自覺自愿地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法律范疇之內,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在調查中,記者也了解到,因為非法診療行為,一些美容機構甚至是沒有資質的工作室都被行政處罰過,但處罰之后似乎依舊可以隨意進行整形活動。
對此,鄧利強的看法是,因為取證困難乃至無法查處,或者說沒有能力去查處,導致一些非法機構沒有受到查處的風險,也就造成了微整形遍地開花的狀況。
“很多人將問題原因歸結為目前在醫學美容領域的監管工作薄弱、法律法規不健全、行業約束力弱。其實,法律很健全,就是監管不到位。而且,監管不到位并不意味著監管部門不作為,而是取證太困難。因為監管部門查處時不一定能夠‘抓現行’,所以一些機構就肆無忌憚。”鄧利強說,“從目前的情況看,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在不斷加強,我們也期待醫療整形美容市場可以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