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就業難?900萬畢業生迎來求職大禮包
第二看臺
“今年比往年更強調‘三到一創’,‘三到’就是到基層、到中小微企業、到國家和產業需要的地方,‘一創’就是指創業。”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劍萍教授一句話道出了該通知的核心內容。
“穩就業的任務之重前所未有,高校畢業生之多前所未有。”李劍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2月1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六個穩”:要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其中穩就業被放在第一位。
據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再創新高。此外,海歸留學生也開始進入就業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海歸畢業生與本土畢業生相加,將接近900萬之眾。
如此龐大的就業大軍,能否在新政策引領下順利渡過就業難關?
“三到一創”拓展就業渠道
“自高校擴招以來,畢業生就業壓力一直都存在。”李劍萍告訴記者,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是世界性、歷史性難題。與往年相比,2019年的就業政策更加強調“三到一創”。“首先要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通知》還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雄安新區建設等引導畢業生到重點地區以及重大工程、項目、領域就業。此外,適應新業態、參軍入伍以及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也是政策鼓勵的就業選擇。
在創業方面,新政策亮點也較多。李劍萍表示,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場地支持,二是資金扶持。因而,加大雙創教育和創業指導服務成為各高校和有關部門做好就業工作的重頭戲。“創業失敗率高,畢業生缺乏經驗,需要有效引導。”
李劍萍認為,大學生創業存在四個困難:缺乏場地、缺少資金扶持,稅收、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還有待完善和落實,以及缺乏創業指導。
為此,高校首先要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教育部強調要取消水課、建設金課,在我看來,‘水專業’的危害更大。”李劍萍稱,專業性水平低、學校沒有辦好的專業會影響就業。“什么是好的專業呢?對于一般高校而言,就是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同時高校又能夠辦好的專業。”
其次,還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和雙創教育融為一體。”不過,李劍萍稱,只能說這些政策有助于引導就業和鼓勵創業。“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都充分就業。”
政策落實需要邁過“四道坎”
如何將一攬子畢業生政策落到實處?需要高校帶頭發力,也離不開整個社會的協同。李劍萍強調,就業政策落實是系統性工程,需要跨過四道坎。第一道坎是轉變觀念。“畢業生和社會都要意識到,就業不一定要到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去。”
第二道坎是解決上升空間不足的難題。“鄉村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基層可以給學生鍛煉機會,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但到基層后,畢業生最擔心的就是上升渠道。扎根是一部分,但他們也需要暢通的發展空間。”李劍萍說,待遇低、工作辛苦、照顧家庭、子女教育、交通不便等問題,都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現實難題。“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有助于突破困境。”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信用體系是第三道坎。”李劍萍表示,要解決看病困難、職業年金低、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為什么健全信用體系很重要呢?“大學生通過政策性貸款創業,一旦創業失敗后還不上貸款將嚴重損害畢業生的信譽。在誠信社會,一旦信用受損,對日后的生活、工作必定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該更加完善、合理、不至于影響畢業生的信用。”
最后,要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李劍萍說,民營企業本身是就業大戶。截至2017年底,民營企業吸納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實現自身就業,還可以帶動就業。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有一部分企業將來也會成長為民營企業。如果政策不好,這些小企業不僅很難長大,還很容易被扼殺。”(記者 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