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山地生態系統覆蓋了地球表面的?1/4,居住著世界?12%?的人口,山地生物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提供了全球?40%?的生態系統服務。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將山地生態系統列為《21?世紀議程》的第?13?章(即“山地憲章”),強調山地是水、能源和生物多樣化的重要源泉;是農林牧產品等重要資源的生產地;是休閑娛樂與康養旅游的樂園;也是文化多樣性的搖籃?!耙粠б宦贰背h涉及亞洲、非洲與歐洲主要山脈,山地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節點與支撐區域。
山地生態系統由于海拔高度、坡度與坡向變化,以及造山運動等地質活動,不僅形成復雜多樣的山地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是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態系統之一。山地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文化遺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集中分布地,而多民族的社會結構與多元文化價值體系構成了高度的文化多樣性。山地居民樂觀、勤勞,但是各地區社會發展極不平衡。山地處于全球變化的最前沿,氣候變化與經濟全球化對山地生態系統與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生態環境破壞與惡化的趨勢十分明顯,是研究全球變化的熱點地區與生態治理的關鍵地區。
山區肩負著生態安全屏障、生物資源貯備、經濟增益配套、民族社會和諧發展等多重戰略功能?!耙粠б宦贰毖鼐€中,東非高原還依賴當地民族千年智慧,傳統農耕游牧文化維護著獨特的自然生產方式,是現代社會的“桃花源”;中亞山地已經受現代工業文明的洗禮,傳統農耕文化受到嚴重侵蝕;東南亞熱帶山地近幾十年來森林破壞十分嚴重,環境嚴重惡化。但是山區由于人才儲備缺失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山地常常是戰爭、災害、貧窮和落后的代名詞。山地由于生態的脆弱性與社會文化的多樣性難以重復綠色革命、工業化發展的老路。綠色絲路計劃中的山地治理首先要合理考慮到當地山地生態與文化價值,發掘山地的環境潛力、生物資源潛力與傳統社會生態智慧,尊重山地居民的傳統權利與知識產權,融合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生態綠色、社會公正與經濟繁榮的綜合治理體系。這就需要為山地繁榮富強提供一個全新方案的“鄉土創新”平臺。因地制宜的科技創新、社會服務體系與人才培養機制,產學研融合發展是山地未來的必由之路。山地未來既是對未來發展的信念——通過人文關懷、共商共構山地未來發展愿景;山地未來又是科技創新平臺,融合當地生物資源與社會認知的科學創新體系;山地未來必須走生態重構、鄉村文明、產業振興與市場保障的綠色發展之路。
作為“未來地球”中的“美好人類紀”工作組成員,依托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與世界農用林業中心共建的山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基于課題組對我國西南與喜馬拉雅山區近?30?年的工作經歷與民族生態學的學科背景,筆者于?2015?年首先提出了“山地未來”的概念。山地未來致力于總結山地治理中國經驗與其他國家成功案例,旨在改變國際同行對山地發展的謹慎乃至悲觀態度,通過實地試驗示范提供全球山地治理的新框架、新方法與新途徑。2016?年在昆明召開了第一屆山地未來國際會議,會議上提出了尋找山地未來“變革的種子”——鄉土創新萌芽。2017?年與“未來地球”的全球土地計劃整合,在全球土地計劃下成立新的工作小組——“山地未來的土地系統”。并受云南省紅河縣人民政府之邀,在當地建設山地未來創新中心與示范基地,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種質資源篩選、喬灌草立體種植、農林牧復合經營與生物質循環產業。2018?年?6?月在昆明與紅河召開了第二屆山地未來國際會議,調查篩選了全球山地創新行動的?35?個案例,總結了構建更美好未來的社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