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首映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琳)昨天,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影《照相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作為“深圳制造”中第一部以普通人視角切入的史詩電影,該片從一家照相館入手描繪了一群特區(qū)“小人物”的傳奇人生。導演張唯率領謝鋼、劉牧、涓子等片中主演在首映現(xiàn)場亮相,張唯自豪地稱該片從籌備到上映只有一年時間,“這就是深圳速度。”
《照相師》聚焦于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的普通人,通過講述老照相師蔡祥仁一家三代在深圳老城經(jīng)營照相館的故事,折射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風云變幻。蔡祥仁的扮演者謝鋼在接受采訪時解讀了自己的角色,“蔡祥仁傳統(tǒng)但并不死板、不墨守成規(guī),他剛開始要求子承父業(yè)、不讓孩子走太遠。等到孫子這一輩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他的心態(tài)變成了‘蔡家人,要做自己不熟的事’。這是小人物經(jīng)過改革開放的洗禮后的思想轉(zhuǎn)變。”劉牧出演蔡祥仁的兒子蔡安國,這個角色年輕時吊兒郎當,不僅不接受父親的建議接手經(jīng)營家里的照相館,還總想逃到香港去。但他最終浪子回頭,成為了藝術家。“我進組第一場戲,是蔡安國16歲時逃港,幾百上千人一起游到香港去,大家都穿著衣服帶著包袱跳到海里,那場戲特別震撼。最后一場戲是現(xiàn)代化的深圳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前后對比特別顯著。”劉牧在片中的喇叭褲、貓王復古發(fā)型,都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劉牧稱電影精準地還原了時代元素,光是頭套他就有五個。
《照相師》是張唯導演的第7部電影,也是他關于深圳題材的第四部電影。張唯以刻畫時代巨變中的基層小人物見長,此番受命導演《照相師》,他也通過各種方式挖掘小人物映射大時代。在首映現(xiàn)場張唯回憶稱自己在去年12月才開始前期采訪,“深圳能找到的60歲以上的照相師,我們幾乎找遍了,包括廣州有160年歷史的照相館我們也去采訪了三四回,陪他們吃盒飯、跟他們聊。我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采訪了100多人,去了解他們的技術,理解感受照相師這個職業(yè)。”經(jīng)過半年的籌備后,《照相師》于今年6月開機,8月殺青,在拍攝過程中張唯還不斷修改劇本,前后十幾稿。影片大場面戲份頗多,群眾演員參演數(shù)量非常大,動用了1萬名群眾演員。有一場還原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工程兵南下深圳特區(qū)進行大建設的戲份,為了逼真體現(xiàn)軍人的精氣神,經(jīng)劇組協(xié)調(diào)后,調(diào)動了當?shù)匚渚筷犈浜希瑺I造出了氣勢恢弘的軍民齊心搞建設的氛圍。“從開始采訪到本月12日上映,基本上正好一年,很多人都不信,這個速度太驚人了。但這是事實,因為這就是深圳的速度。”據(jù)悉,該片將于本月12日在全國上映。
北京晨報記者 柴春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