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7月4日電(記者張淳)2018年已經過半,縱觀電視劇市場,第二季度延續了之前的平淡場面,未見起色,無論從收視率、播放量或是口碑、話題度上來說,都沒有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劇”。盡管有一批制作精心、陣容強大的作品登場,被期待能打破低迷現狀,但從結果來看,表現均未能盡如人意。
相比2017年精品迭出好劇不斷,2018年的劇集市場顯得格外冷清。據報道統計,2018年上半年衛視上星劇約60部,其中收視成績最好的要數跨年播出的《風箏》,CSM52城平均收視1.615。其他平均收視破1的幾部劇集如《戀愛先生》《美好生活》等也均為一季度播出劇集,由此可見二季度電視劇市場之蕭條態勢。
現實主義題材數量占優 類型相對單一缺乏亮點
今年以來,古裝大劇缺席,現實主義題材劇逐漸成為熒屏主流,在播出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但由于部分劇集質量有限水平一般,以致收視成績不夠理想難有突破。
4-6月,熒屏上播出電視劇多以都市情感劇為主,例如被寄予厚望的劉江導演作品《歸去來》,通過對留學生群體的刻畫以及對他們背后家庭的剖析,試圖探討在社會中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還是做一個“保持本心堅持自我價值觀”的人的核心主題。因為該劇有唐嫣、羅晉主演以及王志文、史可等實力演員加盟,在開播前就備受關注,但播出后平均收視率卻始終在0.7左右徘徊,沒能讓低迷的電視劇市場實現預期突破。
同樣是陣容強大很被看好的由導演毛衛寧攜手編劇高滿堂、由殷桃王雷主演的《愛情的邊疆》,講述了一個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純愛故事,劇集質量尚佳演員演繹精準,但由于劇中內容跨越半個多世紀,且過于偏重年代情感的展現,讓這部劇與年輕觀眾距離稍遠,沒能引發足夠的關注與話題。
其他同在二季度播出的情感劇如《溫暖的弦》、《下一站別離》等,因為依然沒能擺脫懸浮情節以及脫離現實的弊病,收視及口碑成績均不理想,也再次證明了僅僅依靠偶像劇的瑪麗蘇模式,已經很難獲得觀眾的認可,只能是熒屏上的匆匆過客。
整體而言,二季度劇集類型趨向單一、缺乏亮點,在分眾化時代背景下,很難滿足多樣細分的市場需求,給觀眾提供的可選擇空間相對較小,也是劇集收視狀態不佳的原因之一。
電影人回歸熒屏出新作 改變局面任重道遠
在第二季度中,電影人的回歸成為了電視圈的一大趨勢,陳思誠、陳坤等紛紛回歸小熒幕,毫無疑問,他們的加入能帶來精良的制作和有效的關注,但想要短期內改變電視劇市場現有局面,并制作出爆款,卻并非易事。
四月開播的陳思誠擔任監制和總編劇的《遠大前程》,因其匯聚了“半個娛樂圈的老戲骨”,拼演技飚氣場而引人注目,但播出之后口碑持續走低,劇情、表演飽受詬病,尤其是陳思誠選擇的夸張的表演方式,被指用力過猛,最終使整部作品成為平庸之作,著實令人感到可惜。
而同樣備受期待的9年后重回熒屏的陳坤,在諜戰劇《脫身》中挑戰一人分飾兩角,盡管劇中演員演技過關,但無奈劇本本身薄弱,沒有高能燒腦元素,全靠誤打誤撞和反派智商不在線來完成任務,讓觀眾很難收獲觀劇快感。
可見,無論陣容強大與否,電視劇本身的內容質量才是根本,故事既要好看又要有營養,這對創作者來說才是真正的挑戰。
網絡平臺未見精品 話題先行情懷動人
視頻平臺方面,第二季度網絡劇也沒能出現像去年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之類的高質量劇集。
因古裝劇在臺播方面缺席,于是網絡平臺上的古裝大劇格外吸引關注,《三國》題材系列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脫胎于高口碑原作,并集結了馬天宇、萬茜、韓東君等演員,在制作上也頗具規模,但由于人物設置偏向于向年輕觀眾喜好、且三國題材作品過于密集,都導致讓觀眾很難買帳。
另一部引發關注的古裝劇是TVB經典劇作《宮心計》續作《深宮計》,開播前便喚起了觀眾的往日情懷,自上線后播放量更是頻頻報捷,但隨著劇情展開,劇中臺詞對成語的過度使用以及畫面色彩的艷麗風格等都成為了觀眾的吐槽對象,極致的表達、濫用堆砌招致觀眾不滿,讓原本尚可的劇集口碑有所下降。
此外,在題材選取上頗有新意的《北京女子圖鑒》《上海女子圖鑒》也先后在網絡上播出,因劇集對特定群體的寫實描述引發不少觀眾共鳴,但無論是《北圖》還是《上圖》,劇情中的所謂勵志戲份都不禁讓人感嘆更像是“一個女人和許多男人的故事,是職場外皮包裹下的瑪麗蘇”,價值取向偏頗以及沒能擺脫劇情套路都成為了讓兩部劇集備受詬病的原因。
回望已經過去的上半年,低迷態勢已成定局,展望下半年,收視競爭更加激烈的暑期檔即將開戰,各電視臺與網絡平臺均蓄勢待發,紛紛推出大劇排播計劃,多部備受矚目的古裝劇、青春劇也即將登場,至于能否在暑期打破電視劇市場的低迷之態,還要看各部大劇接下來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