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王虔 實習記者 楊洋) 一系列民生新期待,成為2017年兩會熱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如何通過改革釋放城鄉一體化的新動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鄭新立說,改革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制度,核心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農村承包地的承包權可以抵押、擔保、轉讓;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抵押、擔保、轉讓;農村集體經營型建設用地也可以抵押、擔保、轉讓。如果把法人財產權同所有權相分離,所有權仍然歸集體,法人財產權或者叫用益物權歸農戶,作為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就可以市場化,就可以交易。農戶就可以通過交易從中獲得自己的財產性收入,通過抵押可以獲得銀行的貸款。
他認為,進城的農民工,有將近四億多人現處于在全家分離狀態。如果農村土地各項改革都可以推進,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其中一部分人可以到城市落戶,而他們的子女和家屬到城里能夠享受市民的待遇。
在農村的土地轉讓后可以發展規模化經營,有利于加快農業的現代化,提高農業的供給效率。所以提高農業的供給效率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第一位的任務,也是最大的增長的新動能。當前中國正處于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過程,新的增長動能還沒形成而老的已經失去了。
“城鄉一體化的動能是最大的動能,包括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鎮建設。如果能夠實質性的加以推動,那么就能夠形成巨大的發展動能,從而實現全面小康就有了保障。”鄭新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