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 國家衛計委近日公示了《“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兑巹潯诽岢觯?020年,我國總人口在14.2億人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2%以下。針對我國社會與人口出現的新形勢、新要求,《規劃》做出了怎樣的安排?又推出了哪些新措施。本期《中國訪談》節目特別采訪到中國人口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
非常感謝您今天接受我們采訪!
中國網: 我們看到,我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長期以來都是側重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但是近年來,國家放開了對生育二孩的限制,呼吁全面放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這樣一個規劃的公示,是否可以說中國的人口政策已經從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變成了推動人口適度增加呢?
翟振武: 中國以前人口政策、人口工作,主要的重點是放在“控制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上。隨著人口數量過快增長這個任務基本完成,我們國家人口現在的增長率已經降得比較低了,當年人口增長大概是30‰左右,現在大概在5‰左右,相當于七十年代左右的六分之一,這個增長率已經變得非常低了。所以,這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人口結構、出生性別比,包括家庭結構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說,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而且速度也越來越加快;出生性別比也比較偏高。在這種情況下,人口形勢發生了變化,控制人口增長的任務已經基本上完成,這個時候放開生育政策,具體來說就是全面兩孩的政策,主要的目標還是調整人口結構,使老齡化進展的速度能夠慢一些,今后老齡化的程度能夠低一些,對出生性別比、對家庭結構、對群眾的生育意愿都有利。
翟振武: 但是這個目的不是說要使中國人口再增加,好像我們現在嫌中國人口增加得慢了,中國人口少了,我們需要進一步地擴大和增加中國人口。我覺得放開生育政策,人口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生育政策調整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中國人口的總量。我們現在人口大概13.8億左右,人口還是在不斷增長的,在未來的十幾年還會從13.8億逐步逐步增加到14.5億,包括全面放開二孩以后也是這種情況。所以,全面調整生育政策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中國人口的總量,主要還是為了調整人口的結構,追求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中國網: 《規劃》當中提出,到2020年全國的總人口在14.2億人左右,那么這就意味著在“十三五”時期,全國每年要增加900萬人左右的人口。但是同時我們又看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末增加了809萬人,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此同時,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這也低于“十三五”生育規劃當中年均6‰的目標。那么想請問一下您,您認為要實現《規劃》當中提出的目標,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如果到了2017年仍然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是否會開放三孩,甚至全面放開呢?
翟振武: 這是很多問題了。第一,我們在2016年的時候人口增加了800多萬,你可能看到了幾個數字,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們2016年的出生人數是1786萬,但是在全國住院分娩人數是1846萬,國家統計局的出生人數是根據抽樣調查推算出來的,而在醫院里面分娩的人數是比較實際的出生人數,大概在1846萬。如果用1846萬減去死亡人數,我們一年大概會增加到900多萬人,實際上比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的人數相對要多一點。當然,各種調查這個數據有高有低,大概去年凈增加八九百萬的人。但這只是全面兩孩政策的第一年,全面兩孩政策是2016年開始落地的,在這之前有單獨兩孩的政策,2016年到2016年年底,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夫婦只有很少一部分生出了第二個孩子。
因為你想,從一月份落地,一月份即使當月懷孕,她也得十一月份把這個孩子生出來,她得懷十個月,況且也沒有那么多人當月就能懷上孕,所以2016年的出生情況只是一個開頭。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們的出生人數會逐步地增加,2016年只是一個開頭。所以,在2016年的時候已經增加了八九百萬這樣一個水平,今后幾年,每年凈增的人數會比這八九百萬要多,因為我們真正的出生高峰還沒有到來,2016年只是一個開頭。我剛才說了,也就是一少部分人生出了二孩,就比2015年增加了200多萬的出生人數了。所以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按照目前這樣發展的情況,“十三五”期間每年平均增加900多萬人,最后在“十三五”末我們能達到14.2億左右,我覺得預計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這是第一個問題——根據2016年出生的情況(到2020年)達到14.2億是不是很困難或者達不到,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翟振武: 第二,我想強調一下14.2億這個目標是一個預期性的目標,不是約束性的目標,這和GDP不一樣,GDP努力,一定要達到6.7%。14.2億是根據現在出生的情況,預計能夠達到14.2億左右,并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努力奮斗,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來達到總人口的這個量。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約束性的指標,而是一個預期性的,估計這樣的水平。所以,這不存在于說能不能達到14.2億,就是你完成了規劃和沒完成規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概它不是一個約束性的指標。從目前實際的情況來說,預期能夠達到14.2億左右。
翟振武: 第三,2017年出生的情況還是不盡如人意,出生的情況還是比較少,會不會進一步地放開生育政策?從2017年的情況來說,我們的出生人數應該比2016年還有所增加。因為2016年剛剛開始放開全面兩孩政策,剛第一年,大量的育齡婦女生育第二個孩子恐怕會在2017年和2018年出現,所以,2017年的出生人數會比2016年要多,按照一般的規律來分析。
如果全面放開三孩政策,現在根據各種各樣的調查,全國育齡婦女平均的生育率大概都在1.8、1.9左右,絕大多數人大概生兩個孩子之內,已經能夠得到滿足了。全國真是想生三個孩子、四個孩子,這種人畢竟很少。各地區也不一樣,發達地區不愿意多生,有些農村地區還是愿意多生,這種情況是有,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從全國平均的角度來說,即使放開三孩政策,或者五孩政策、八孩政策你都放開,對人口總的發展態勢的影響已經沒有那么大了。人們的生育意愿、生育行為,更多的是受經濟社會條件的影響,而不是受生育政策的影響。
就像北京,現在允許生兩個孩子,就是允許生三個孩子,北京的生育率、出生規模就一下子能漲很多嗎?不會的。人們的生育行為更多地受到經濟社會的影響,而受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小了。所以,全面放開三孩政策,我覺得對整個出生規模的影響沒有那么大,應該說比較微小。2017年即使達不到,出生人數仍然比較少,我覺得還是應該加強經濟社會條件的改善,建立支持生育、能夠生育的友好型的這樣一個環境,而不是對政策再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因為政策的作用和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了。
中國網: 《規劃》當中提出了九項主要任務,十分豐富。想請問一下您,您對《規劃》當中哪方面的印象比較深刻,認為比較有新意的是哪一方面?
翟振武: 我覺得最深刻的印象是創造一個生育友好環境的各方面措施,比如說對婦女的就業,對婦女的生育假、生育補貼,包括我們對婦幼醫院系統的建設,對幼兒園教育、托兒機構的建設,這個印象非常深刻。這都是在新的形勢下、新的條件下提出了新的措施,比如說加強照料、托幼機構的建設,以前我們的托幼機構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很多,現在很少了。在人口方面,我們現在有全面兩孩政策,大家生的孩子多了,很多婦女想生孩子,但不太敢生,難度很大,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生孩子還容易生,但是孩子生了之后沒有人養,沒有人照料,這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而在這方面我們恰恰特別地弱,特別地空白。
翟振武: 比如說婦幼保健院接生現在的量不足,可以去擴容,可以去做;幼兒園雖然也很緊張,你也可以去擴容,建立更多的幼兒園,但以前畢竟還是有的。學校教育也有,教育質量好的學校還是有,但托兒所非常非常地少,甚至幾乎是空白。這個情況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們有很多托兒所,遍地都是托兒所,那時候婦女生一個孩子相對是容易來照料的。我講過多次,年紀大一點的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婦女要生孩子,那時候我們有大量的工廠,也都是在城市工作,女工、紡織女工,國民一廠、二廠、三廠,包括上海的紡織廠有很多很多女工,天天都要去上班,生四五個孩子、三四個孩子,她也帶下來了。怎么帶下來的呢?孩子有托兒所,上了班單位就有托兒所,把孩子放到單位的托兒所就去上班,下班的時候再把孩子給帶回來,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出了家門也有托兒所,放在那兒,下班的時候再給帶回來,那時候的托兒所不能說遍地都是,但是供應得很充分,很好。在城市里面生三四個孩子大家沒有感覺到有很多很多困難?,F在難度變得這么高,家里要是沒有老人,城市里面年輕婦女生了孩子都沒有人帶,成了大難題了。倒不是說錢多一點少一點,沒有人來照料孩子,這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了。
而這個方面,我覺得恰恰我們托幼機構的建設是一個空白,我們沒有?,F在坦率地說,在國家各個部門的分工當中,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部門來負責托兒所的建設。幼兒園的建設是歸教委教育部門來負責的,婦幼保健院接生是由衛計委來負責,托兒所誰來負責?沒有,整個兒職責分工當中居然就忘掉了這一塊。但是在以前,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托兒所機構是歸衛生部管的,后來左調整右調整,就沒有人管這個事兒了,沒有主管的機構,也沒有人來建設,慢慢慢慢就變得越來越少了。所以,今天婦女生一個孩子就已經感覺很困難了,生第二個孩子要更多的精力去照料。當然,有很多別的方面的原因了,比如對婦女的就業,對自己的發展有影響,她收入的資金也不夠等等,這些問題是以前就一直存在的,但更突出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是托幼機構太弱化。
翟振武: 在《規劃》里面我覺得在這方面,建立支持生育,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友好環境的建設印象還是很深刻的,而且是很新的方面,適應了新的形勢,又是一個非常迫切的任務,又能夠極大地解決我們的民生問題。很多婦女要生孩子,實現不了自己的愿望,方方面面的條件得不到滿足,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加快建設,創造更好的條件,使婦女能夠解決她們的后顧之憂,解決她們想實現自己生育二孩意愿所遇到的困難。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民生的重大問題,在“十三五”規劃里面,在這一點上對婦女的保護、對生育的支持和生育友好環境的建設,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責編/文字:韓琳;主持:黃婉晴;攝像/后期:劉哲;攝影: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