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方青)9月20日,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在北京召開“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成果發布暨城市低碳轉型研討會”,廣大與會者共同探討中國城市達峰之路以及建設可持續宜居城市的跨領域協同。此次會議由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李來來主持,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副主任鄒驥、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卡特彼勒基金會代表陳其華以及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合作與交流副總裁Lawrence MacDonald等出席。會議上發布了世界資源研究所“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開展五年以來,在氣候變化、水資源、交通、能源等領域的二十余項成果,包括國家、省、城市與社區不同層面的低碳發展規劃研究,以及城市低碳發展七大重點領域的政策建議。
Lawrence MacDonald在會上指出,世界資源研究所重點研究圍繞環境和可持續的發展,關注六個相互聯系的緊迫問題,包括城市以及糧食、森林、水、能源和氣候,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重點項目,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目前城市創造了世界GDP總量的70%,同時也排放了占全球70%的溫室氣體。到2030年,全球將新增15億城市人口和10億輛汽車。
對于中國快速度的城鎮化發展,Lawrence MacDonald有著切身的感受。二十多年前他在中國在中國做過文化交流工作,直到去年第一次回到中國北京故地重游,發現城市的面貌完全變了樣,既有非?,F代的高樓大廈,便捷的地鐵,卻也有了霧霾和交通擁堵等問題。這讓他越來越感覺到在中國開展低碳城鎮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緊迫的。通過提高城市能效,通過低碳發展,幫助城市變得更加以人為本,更加環境友好,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正是開展可持續宜居城市的目的。
目前,可持續和宜居城市項目已經從世界自然資源研究所的可持續交通計劃延伸到了其它領域,包括城市可持續性、氣候、能源和水資源。這個項目最初在四個城市展開,包括中國的成都和青島,印度的班加羅爾和巴西的圣保羅。現在已經擴展到更多的城市,包括北京、濟南、襄陽等。從2011年最初啟動以來到2016年,這個項目已經幫助相關的城市獲得了27億美元額外的投資,幫助他們避免了3.51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它還能夠讓城市的居民節省7.12億小時的在途時間,意味著在2020年以前每年在交通上所需要花的時間會減少1080萬個小時。如果一周可以節省幾個小時在途的時間,就可以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沙掷m和宜居城市的項目能夠讓全世界百萬人受益,大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Lawrence MacDonald進一步介紹道,在氣候變化方面,WRI的這個項目還幫助全球500多個城市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而且幫助這些城市做出減少排放的承諾。中國成都通過這一項目,在2020年前每年能夠減少25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在能源方面也支持相關的研究,來推廣將污泥和其它廢棄物轉換為甲烷發電,能源項目已經在中國五個城市作為試點推出,這為中國在這一新的領域當中實現全球領先奠定了基礎。
Lawrence MacDonald總結說,目前看來,城市可持續和宜居項目所達成的有益效應,已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WRI的工作基于實實在在的試點項目,能夠幫助相關城市做出有數據可依的科學決策,并及時了解這些項目的結果。實施項目五年來的經驗和教訓已被記錄,并且將和全球城市進行推廣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