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虔;實習記者 王壹弘 王玉瑩) 脫貧攻堅工作已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少數民族更是攻堅戰的重點“戰場”。日前,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教授向春玲深入云南玉溪、紅河、昆明三地少數民族貧困縣、貧困鄉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情況。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未來精準扶貧工作推進還需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就此,記者專訪了向春玲教授。
向春玲在云南少數民族貧困縣、貧困鄉調研 (向春玲供圖)
向春玲認為,扶貧工作還有一個主體做的不夠,就是社會組織力量。農村要把扶貧做好,農民的權益要得到更好的維護,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協會必須建立起來,更好地發揮作用,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服務,維護農民的權益。“據當地的一些干部講,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作用不太大,但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政府確實是想給老百姓做好事,但是不能大包大攬;企業是追求利益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利益化。所以一定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而且要發揮作用,把農民的意愿反映給政府和企業。”向春玲指出,另外,現在扶貧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基層黨委政府全力投入,但有些事情還是做不過來,需要社會組織的力量來參與。解決公共事務問題,黨委政府、市場、社會三大主體都要發揮作用。
“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返貧的問題。”她表示,2020年之后需要農民自己發展,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返貧,自然條件、因病致貧等等。所以要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這個是比較大的一個題目。返貧不可能永遠要社保兜底,所以還是要想措施。
還有,建檔立卡難以覆蓋到所有的貧困人口。那些不夠建檔立卡標準但是也不富裕的“準貧困戶”可能會有意見。“比如他們的鄰居可能收入就比自己少一點,但是達到了貧困戶標準,就會得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各種優惠,但是這些準貧困戶沒有。這些貧困邊緣的群眾,沒有被確認為建檔立卡戶,享受不了政策,有些人就會心理不平衡,這些也是矛盾和沖突的根源。所以準貧困戶的解決也是一個問題。”
向春玲認為,扶貧政策也不能一刀切。產業落后、基礎設施落后、因病致貧這些是普遍現象,但是在不同的地區有特殊性,所以不能一刀切。像云南一些地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這些地方要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己的扶貧方式,發展立體型產業結構。
“另外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扶貧成效如何評估。現在地方都在等國家制定標準。有些地區要在2016年脫貧,提前脫貧的如何考察扶貧成效,精準扶貧如何評估?誰來評估?國家有關部門肯定會引入第三方評估,但是現在還是沒有具體的評估標準和措施下來。”向春玲建議,應該是黨委和政府自評,第三方評估(社會機構),群眾評估都要進行,需要多方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