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2015年GDP增長6.9%以及服務業占比首超50%,那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哪些數據反映了“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質量和增長動力的積極變化?“十三五”期間在這些方面還會有哪些優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研究員進行了解讀。
劉英認為,我國2015年GDP實現67.7萬億,同比增長6.9%。我們不能小看這個6.9%的成績取得也實屬不易。橫向比,我們的GDP不僅跑贏了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而且咱們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是最高的。縱向比,雖然是6.9%,大家覺得低于7%就覺得怎么樣?其實咱們不能進入數字誤區,這么高的經濟增長基數,增速不低了,為什么我們說美國增長個2%就很好了,日本QQE政策目標就是經濟增長2%,也是因為其經濟增長基數比較大的原因。咱們現在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相當于十年前的1.5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2-3個百分點呢。
“服務業首超50%,這說明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標志性進展。”劉英分析到,服務業首次占GDP半壁江山,上升到50.5%,首次占據“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快于一般工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我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已經有制造業轉向了服務業。服務業終于發展成為第一大產業,這也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歐美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都超過70%。消費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我國科技創新在“十二五”期間也實現了重大突破。包括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蕩、高溫鐵基超導等基礎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十二五”的輝煌成就的取得也將激勵我們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奮力前行,更好實現“十三五”規劃!
我們的增長質量和增長動力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正如剛才所講的,服務業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與以往靠第二產業工業拉動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不同。“十三五”期間,必將延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地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結構。
我們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增強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供給的效能,增強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總體思路是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五大發展理念和總體思路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了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完成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