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建筑變“綠色” 為何這么難

發布時間: 2015-09-09 15:41:16  |  來源: 工人日報  |  作者: 羅筱曉  |  責任編輯: 焦夢
關鍵詞: 綠色建筑 綠色 綠色節能 建筑與環境 建筑能耗

國家圖書館北區新館在設計之初就以綠色節能為設計理念。圖為9月7日下午5點30分,圖書館根據太陽光照射情況,有選擇地開啟室內照明。? 本報記者 王偉偉 攝

日前,來自住建部的一則消息和一組數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消息是:在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實施的基礎上,目前《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博覽建筑評價標準》等細分標準已進入報批階段,有望年內實施。

數據是:2014年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1%;在既有的近500億平方米建筑面積中,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

距2005年《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發布已過去10余年,這期間新舊兩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先后實施,眾多細分標準也在積極醞釀。但這10年,建筑能耗卻超越工業能耗和交通能耗,成為我國最大耗能產業。

建筑要變“綠色”,為何這么難?

數據統計之難

41%,已是令人驚訝的數據,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其實還是一個較保守的數據。

中節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陸正剛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說,建筑耗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建筑耗能包括建材生產、建筑建造、建筑運營以及建筑拆除的總耗能,狹義的建筑耗能僅指建筑運營中的能耗,如供暖、制冷、通風、家用電器及電梯等。陸正剛表示,如果從廣義來說,2014年我國的建筑能耗要占社會總能耗的45%以上,如果是狹義的建筑能耗,這一比例則在30%左右。

“建筑耗能分布在各行各業,很難對它進行全面準確的統計。”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教授龍恩深道出了建筑能耗缺乏權威數據的原因,“比如在建材生產中的能耗,有一部分其實被算入工業能耗了。”龍恩深直言,即使是45%這個數據,雖然接近實際,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估算出來的。

雖然沒有精確的數據,但建筑能耗上升的趨勢卻毋庸置疑。龍恩深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運營的能耗會越來越多;加之高耗能企業向欠發達國家轉移,工業能耗下降,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的占比還會進一步上升。他預估未來僅建筑運營能耗一項就會接近社會總能耗的40%。

引起關注之難

無論是廣義上的45%,還是狹義上的30%,建筑行業對能源的高消耗是不爭的事實。但一直以來,建筑能耗并沒有像工業能耗和交通能耗一樣引起公眾足夠的關注,節能的力度也不及后兩者。記者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探尋。

建筑物作為一個個單體,分散在全國各地,每個單體的能耗并不高;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工業領域,任何一個稍具規模的工廠都可能是能耗大戶。龍恩深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成都環球中心建筑面積176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筑,如果全部投入使用,一年的能耗折算成標準煤大概是6萬~7萬噸;而一個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發電廠,如果滿負荷運行,一年消耗的標準煤能達到近190萬噸。單體建筑物能耗小,可以節約的能源也不多;工業能耗集中,一旦從粗放型轉換為集約型,在節能方面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這樣雙重的懸殊對比下,工業能耗自然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除了單體能耗小,能耗涉及面廣的特點也加大了建筑節能的難度。龍恩深表示,在建筑設計、建造、竣工驗收、運營管理和用戶使用的各個環節都與節能有關,但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漏,都會影響節能效果;當效果不好時,每一個環節又會互相推諉責任。相比起來,工業耗能和交通耗能環節的單一性更有助于實現節能。

“在2000年以前,因為經濟水平不高,我國的建筑運營能耗確實較小,單位面積能耗大概只相當于美國的五分之一,因此不是節能的重點。”陸正剛向記者指出了建筑節能關注度不高的第三個原因。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小區、商場、辦公樓的數量快速增多,空調等高能耗產品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建筑能耗高的問題就日益凸顯出來。

綠色推廣之難

雖然建筑能耗引起關注的時間不算早,但在2005年和2006年,我國就先后發布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今年初,修改后的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也開始實施。

在采訪中,浙江中節能綠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綠建技術部主任張高峰向記者強調,“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針對建筑設計提出的,在2005年后成為強制性措施,要求所有民用建筑必須有節能專項設計并且在施工中得到貫徹;后者是引導性政策,它涉及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各方面,按標準不同從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綠色建筑,是針對建筑物全壽命周期的概念。

綠色建筑在我國推廣已近10年,但成效并不樂觀。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000余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面積僅3.5億平方米,而且其中近95%的項目只是取得了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真正在竣工后獲得運行標識的僅185項,占總數的5.8%,建筑面積2194.8萬平方米。

張高峰把成本列為綠色建筑推廣的第一個難點:“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房地產的利潤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一星級的綠色建筑每平方米成本平均要增加30元到40元,三星級每平方米成本平均要增加近300元,很多開發商自然望而卻步了。”

一方面綠色建筑成本高,另一方面政府的補貼也不到位。據了解,國務院辦公廳在2013年曾轉發《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對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開發商和消費者予以優惠政策,但這一方案在各地的落實情況卻大不一樣。在上海,市級財政對符合要求的綠色建筑給予每平方米60元的資金補貼;在江蘇,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的,貸款額度可以上浮20%。“因為有明確的政策支持,這兩個地方的綠色建筑發展較快,但很多地方由于交接工作做得不好,對綠色建筑的扶持并沒有落到實處。”張高峰告訴記者。

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社會對綠色建筑認識不足也阻礙了它的發展。張高峰坦言,因為綠色建筑涉及到的領域眾多,很多建筑從業人員對它都還沒有完整的認識,這就使綠色建筑的推廣在源頭上受阻。此外,龍恩深還向記者指出了公眾的一個普遍誤區:“大家覺得綠色建筑能耗就應該非常低,事實上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更多是滿足高端需求,與一般建筑相比它的能耗往往高了很多,這就會引起公眾對它的質疑。其實綠色建筑的優勢,要與傳統的高端建筑相比才能顯現出來。”

對于綠色建筑未來的發展,張高峰認為打破“綠色建筑就是高科技的疊加”的思維模式,根據建筑所在地環境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技術是關鍵。他用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中的電梯舉例說:“這種電梯在運行的同時可以發電,但如果樓層不高,發電就不明顯。因此未來推廣時建議在高層建筑中使用這一技術,這樣節省的能源就足以抵消前期投入的成本。”龍恩深同樣認為對綠色建筑不能“一刀切”,很多時候一些簡單的技術本可以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卻不一定能通過綠色建筑的認證,這樣就可能出現為了追求綠色建筑的標識采取復雜的技術,反而增加能耗的現象。“只有當辯證法的技術哲學思維貫穿到從設計到使用的各個環節時,綠色建筑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龍恩深最后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