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地球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進而影響到經濟、政治、社會各個方面。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議題。1971年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冰川、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量都在損失。那么,國外在促進公眾氣候參與及氣候傳播領域的情況如何呢?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后李玉潔表示,國外在公眾參與和氣候傳播方面的研究比我國要早,實踐經驗也要豐富一些。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后李玉潔
李玉潔介紹,世界上許多國際機構、國家和地區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歐盟、氣候變化、農業和糧食安全機構(CCAFS)、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美國的加州等都已經制定了自上而下的公眾參與計劃和氣候傳播戰略并啟動了實施工作,這些戰略的目標包括教育、公眾意識提高和行為方式改變,同時這些機構也發布了氣候傳播的策略和方法手冊供相關工作者使用。
如“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該計劃1989年作為一項總統動議提出,自實施以來,一直被美國總統和美國政府作為一項重要的科學行動,每年給予專項經費支持。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聯合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等多家機構為美國普通公眾和社區制定了《氣候素養:關于氣候科學的基本原理》(Climate Literacy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Climate Sciences)指南,這一指南提出要培養“氣候素養人”(climate-literate person),讓他們理解地球氣候系統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獲悉科學可信的氣候變化信息、有意義地傳播氣候與氣候變化、以及將采取明智的、負責的可能影響氣候的行動決策。
除了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和地方政府成立專門基金支持公眾參與氣候傳播研究,制定氣候傳播戰略以外,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和學者們也積極地投入氣候傳播的研究之中,并已取得許多進展。如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氣候變化傳播中心(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主要采用實驗法、調查法、深度訪談以及其他社科研究方法去尋找能有效地促使公眾與政策制定者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積極應對的方法。耶魯大學的氣候傳播項目中心(Yale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則主要致力于公眾氣候變化認知調查,他們已經連續多年對美國公眾進行調查,研究成果較豐富。哥倫比亞大學環境決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Decisions)、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系、英國卡迪夫大學心理學院等學院從心理學出發,來研究公眾氣候變化認知的心理過程,以探索有效地方式提升公眾對氣候變化的意識,促使其參與應對行動。如哥倫比亞大學環境決策研究中心出版了《氣候變化傳播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指南,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說服公眾行動的八大策略,試圖為科學家、媒體記者、教育者、政府等各利益相關方更好地傳播氣候變化議題提供行動指南。
此外,大量的國外NGO如“氣候超越與信息網”(COIN)、“氣候傳播專家團”(CCCAG)、Futerra可持續發展傳播有限公司等也進行了公眾氣候參與的倡導活動,他們主要探討如何鼓勵社區和團體參與、降低氣候變化行動難度、引發公眾關注并開發公眾的參與積極性等。
總體來看,國外在公眾參與和氣候傳播方面的研究比我國要早,實踐經驗也要豐富一些,我想這些工作也是我們下一步可以深入開展的方向,更加細化來研究采取何種策略提升我國公眾的氣候變化意識,從而真正促使他們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