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世界正處于后危機時代的劇烈變動之中,這種變化是全方位的。世界的發展其實并不缺乏前進的動力,關鍵是缺乏新的增長理念和合作理念,而亞投行的誕生可以說是順乎潮流,恰逢其時。針對擴大亞洲區域基礎設施融資能力,早有各種動議,包括東盟基礎設施債券基金、東盟基礎設施開發銀行、東盟基礎設施融資機制、東北亞發展銀行、亞洲基礎設施融資動議、亞太經濟合作基礎設施投資動議,以及東亞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等,但這些都未有實質性進展。
而隨著俄羅斯、巴西、土耳其、瑞士、澳大利亞、奧地利、韓國,以及英德法意等國申請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已經擴大至37個,一個面向泛亞、面向亞歐,甚至面向全球的金融治理新架構正在初步成形。
從當今全球的經濟格局來看,區域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低,及缺乏互聯互通問題是制約發展的一大瓶頸。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各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會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問題,融資渠道、融資方式、融資主體、融資機制等問題尚有待完善,未來亞洲經濟,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效解決這一難題。
然而,從目前來看,這種需求找不到有效的供給。目前,世行和亞行等多邊開發機構主要致力于全球和區域范圍內的減貧,投向亞洲域內基礎設施的資金非常有限,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僅提供210億美元貸款,即使把世界銀行集團、發達國家ODA等都考慮在內,資金缺口依然很大。另外,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全球私人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投資則主要流向發達國家的成熟資產,包括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始終難以得到真正填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區域互聯互通與國家內部的大型建設項目不同,區域或次區域的互聯互通項目如討論多年的“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由于涉及多個國家、投資額巨大、較長時期內看不到回報,一直難以推動,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實現的可能。
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依然滯后于其經濟增長,且無論在質還是量上均低于國際標準,已經對亞洲經濟發展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制約。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而2013年,亞洲除中、日、韓三大經濟體的GDP總額約為8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形成率占GDP比重僅為1/4左右,其中用于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僅為20%左右,約4000億美元。其中,僅印度未來幾年基建就需要1萬多億美元,融資存在巨大缺口。
除了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道、電網光纖、電信、互聯網等物理上的聯通,也需要以完善大通關制度為突破口,通過簡化通關、檢驗檢疫等方面手續,降低關稅,推進資金流、物流、人流的便利化等多方面的努力,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促進“軟件基礎設施”和標準的互聯互通。
因此,也正是在這樣的困境和需求之下,為構筑基礎設施所必須的“資金池”,中國積極倡議發起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乃至亞洲之外的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爭當創始成員國,即是出于信任,也看到了亞投行未來的發展前景。
亞投行的成立不僅可以為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長期的金融的支持,有利于夯實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引擎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將將通過“杠桿作用”,提高貫通亞歐的資本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區域內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建設。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含多樣化的金融市場環境、制度安排和投融資體系框架,僅靠單邊努力難以發揮協同作用、應對風險挑戰,必須建立健全多邊金融合作機制。因此,AIIB的建立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補充,而非競爭。除了中國已有的投資基金可以為基礎設施融資發揮更大作用,也可以發行長期債券或設立各種創新融資工具。尤其是應該動員更多的私人部門的資金,積極推進PPP模式,增強基礎設施項目對于私人部門投資者的吸引力。而對一些投資金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中長期貸款、本國政府財政資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以及金融機構的“聯合融資”方式予以推進。(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