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張若夢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由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日,遲福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要實現這一點,需多方面推進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
遲福林解釋說,形成服務業主導,是指服務業比重在GDP當中應該“占大頭”,“比如到2020年,服務業從現在48.2%能提到55%左右,那就形成了我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他指出,要實現這一點,關鍵問題有幾條:
第一,要認識到現實的需求,有沒有這個需求,是不是一個大趨勢。遲福林指出有三大趨勢。其一是工業轉型的大趨勢,毫無疑問這取決于生產性服務業的突破和發展。其二是城鎮化發展的大趨勢,從一般的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升級,預計到2020年中國規模城鎮化會從現在的54%提升到60%左右,而人口城鎮化從現在36%提到52%左右。中國人口城鎮化的水平已經和世界的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了,人口城鎮化對服務業也提出需求。其三是消費結構升級。現在服務性消費增加了,這兩年信息消費大概都以25%到35%的速度在增加,信息消費也在增加,消費結構升級正處在一個歷史的關節點。
遲福林認為,這樣三個大趨勢說明了對服務業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長,必須抓住這些大趨勢來加快發展中國的服務業。過去投資拉動型的增長,必須向消費驅動型增長轉變,要更多釋放消費需求,這樣經濟才有內生的驅動力。
第二,現在有很多結構性矛盾,要實現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需要在發展理念、現行的體制和政策上來實現實質性突破,沒有這種突破,服務業發展是很困難的。必須要用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來實現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發展服務業主要靠專業技術人才。現在全社會一般勞動力每年還在減少兩到三百萬,可是又有幾百萬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不能不說跟教育結構、教育發展滯后直接相關。教育結構要為服務業提供人才,這很重要。除此之外,服務業市場要開放,只有服務業市場的開放使社會資本能夠在這里進入平等競爭,才能保證國有投資公益性的前提下,把服務業市場做大,來適合老百姓需求。
遲福林指出,發展服務業、實現服務業主導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所以必須在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服務業市場開放、結構性改革這些方面做出一些大的突破。另外,適應于這樣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對外開放的結構也要變化,現在中國是一個進出口大國,可是服務貿易只占進出口貿易中的6個百分點,主要經濟體的國家一般是20個百分點。適應國內轉型升級的需求,一方面加大研發,出口自己的服務業產品,另一方面進口國內需求的服務產品。服務貿易的比重如果到2020年能跟現在主要經濟體比重大體相當,達到20%左右,對中國對外開放、外貿的轉型升級,是一個重大的課題,要多方面推進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主持人:李虹霖 文字:王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