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政同責,確保環境法治追究落實
常紀文認為,實施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層面要著力突破四個關鍵點:
第一,信息公開。他指出現在的信息公開面臨瓶頸,有些地方對很多環保數據比如自動檢測數據造假。要保證信息的準確、公開、透明、全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黨政同責與考核。現在環保部約談地方政府,實際上環保部的黨組也應該約談地方黨委。與地方政府相比,地方黨委更加強勢,應當納入地方環境法治架構。如果地方黨委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缺席,地方環保工作很難推進。為此常紀文建議,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條例》,在考核、約談等環節體現黨政同責。
第三,社會參與和監督,解決行政監管偶然性、選擇性、缺位和越位問題。“一個區縣的環保局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無法隨時掌握轄區內的污染狀況。如果缺乏群眾監督,環保局可能會選擇性執法,或者對污染企業視而不見;或者應該到達現場卻不到達、不由環保部門負責的工作卻要參與進去,”常紀文舉例說。他認為全天候的群眾參與可以有效彌補環保部門工作的不足,建議國務院制定《環境保護社會參與和監督條例》,從法律上保障公眾參與。
第四,建立協調、有效的行政監管體制機制。他建議通過大部制改革,建立自然資源部、環境部,加強環保部門的力量,找到監管抓手。
此外,治理領域上應突出水、大氣、土壤等熱點問題,讓社會感受到環境的改善,支持國家的環境保護工作。
結語: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希望到來的時候。環保部長履新、社會各界對環保的期待也大大提升。定好位,方向明、找準突破口,全面推進,中國環境保護可以實現大轉型、大突破,進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