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實習生 賈茹)能源基金會中國邀請來自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意大利米蘭、新加坡、美國明尼蘇達州和紐約市等國際專家,撰寫《擁堵費和低排放區國際最佳經驗》報告,系統介紹了國外在研究、制定、實施擁堵費和低排放區方面的經驗,其中斯德哥爾摩公共交通服務的拓展如下:
斯德哥爾摩試點不僅包括交通擁堵費,而且包括公共交通服務的拓展。拓展服務既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公共交通需求,也出于“軟硬兼施”的政治意愿。
司機從私家車轉向公共交通,意味著公交系統的乘客數量約增長了4-5%。根據站立乘客數量衡量的地鐵公共交通系統的擁擠程度有所增加,但是通勤列車的擁擠程度有所下降,這要歸功于公共交通運力的提高。
市中心區內部和周邊道路交通擁堵現象的緩解,使公交車服務速度加快,同時更加準時。2006年試點期間未調整公交車時間表,因此提升的可達性沒有大幅縮短市中心區公交車的行程時間,但是有跡象表明準時性得到提升。因為一旦通過收費路段后就不再遵循固定的時間表,通過收費路段的公交車的行程時間明顯縮短。反擬法變得越來越不可靠,所以試行結束后沒有開展專題研究。
盡管出行研究的數據不具決定性,研究表明,少量私家車司機因服務的拓展而選擇公共交通。第二個目標是為公共交通系統提供額外的運力。增加的運力相對較小:與收費路段每天超過100萬次的公交出行相比,公交的新增運力僅為每天約1.4萬人次。但是,在公交車服務的特定路線,公交車或許使通勤列車不會變得更加擁擠。第三個目標是通過讓私家車司機更容易地選擇公共交通,擴大交通擁堵費的影響。但是,在新公交車上開展的研究中,僅發現只有很少的乘客此前是私家車司機。通過收費路段的私家車出行下降約22%,其中最多只有0.1%可以歸因為公交車服務的拓展(Eliasson等,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