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 胡少雄)近年來, 出于對能源安全、溫室氣體排放等多方面的考慮,世界各國紛紛加大國內的生物液體燃料生產。近日,能源基金會中國(Energy Foundation)發布了題為《世界主要國家生物液體燃料產業政策》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對比于相對完善的傳統能源產業,中國的生物液體燃料產業目前定位為戰略性幼稚產業,針對該產業制定的法律有待進一步規范。
缺乏針對生物液體燃料的專項立法
基于國家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糧食安全等多方面國家戰略問題,中國生物液體燃料產業目前可以定位為戰略性幼稚產業,因為它的競爭對手是資金雄厚、制度相對完善的傳統能源產業。因此,要加快中國生物液體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步伐,必須有完善的法律作為制度保障。目前,針對生物液體燃料乙醇的專項立法屬于空白,主要采取行政法規和相關的政策措施指導產業的發展,缺乏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可再生能源法》雖然在其內容對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制定了一定的法律規范,但涉及的內容十分有限,僅僅提到幾條對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規范條款,且這些規范也都是在傳統能源體制的背景下制定,可操作性不強,缺乏針對性的法律責任條款。政府需要制定更具體、更獨立的法律法規,來促進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
產業鏈激勵體系不完善
中國正在不斷完善生物液體燃料產業發展的政策,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存在著執行力度差、政策的連續性不足、各執行部門政策不協調、缺乏強制性措施等問題,尤其在生物燃料乙醇從原料生產到成品銷售、消費的整體產業鏈中,缺乏具體明確的激勵政策。首先,在生物燃料乙醇原料的生產環節上,缺乏對生物質能源種植農戶的標準化價格補貼措施,沒有相應具體的法律法規,難以形成支持農村生物質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其次,在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環節上,中國政府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提供一定比例的稅收減免和價格補貼,而優惠的范圍通常限于國家批準的試點企業和示范項目,一些有技術、有潛力的中小生產企業卻被邊緣化,得不到同樣的財政支持,這不利于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再次,在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廣使用環節上,缺乏強制性規制政策。如政府沒有持續制定乙醇汽油普及全國的強制性措施,只是采取在一些試點省區進行封閉銷售,這對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的能源替代戰略造成了阻礙。
最后,在乙醇燃料消費的環節上,缺乏專門針對消費者的激勵政策。整體看來,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政府激勵政策體系過于單一,能源開發利用的激勵往往集中于生產環節,忽略了對消費環節的激勵,缺乏多元、整體的產業鏈激勵模式,造成市場容量狹小、需求不足、市場對相關技術和產業的拉動力不夠等弊端。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對生物燃料乙醇發展的態度不明朗,存在一定顧慮,因此,對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在執行過程中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