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中國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達54376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12月末增加了1751億元。專家認為,盡管我國外債依然保持增勢,但與2013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速已有所回落。雖然短期外債占比依然較大,但相比于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來說,外債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
外債增速回落趨穩
近年來,隨著我國參與全球經濟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國外債規模也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不過,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一季度外債同比增幅仍然較高,但環比增幅已呈現穩步回落態勢。
從債務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11876億元人民幣,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42500億元人民幣,企業間貿易信貸和銀行貿易融資二者合計占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的68.06%。外匯管理局認為,這部分外債具有真實的進出口貿易背景,與一般外債有較大不同,且與我國對外貿易和外匯儲備相比規模較小,短期外債風險基本可控。
從債務人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中資金融機構債務(含其負責轉貸的外國政府貸款)占比超過半數,而外商投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債務占比則超過四成。而從幣種結構看,美元債務占所登記外債比例超過八成,其次是歐元債務和日元債務,分別占到5.26%和4.46%。
“當前我國的對外債的總體控制還比較好,隨著我國經濟整體實力和規模不斷增強,對外舉債也在增多,這是正常現象,而且也沒有過度超出預警指標。”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本報記者表示,從指標上看,短期外債占比較多,中長期則相對較少,這一現象應該引起重視。
短期外債占比較高
相比于長期外債可以使用時間很長,短期外債大多在一年期以內,借來馬上就要還,如果還完之后再借不到,就可能出現融資風險。所以國際上一般認為,短期外債占外債余額的比例應該控制在25%內是較為安全的。然而,我國短期外債比例一直比較高,當前占比已超過七成。
短期外債占比過高是否會造成風險和隱患呢?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郭松此前曾表示,短期外債占比確實一直在漲,從2001年的41%上升到2013年末的78%,但是中國實際情況可能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因此不會有很大問題。因為現在國際上更看重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中國當前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和現金流可以償付需要支付的外債,即使短期外債占比達到78%,但與外匯儲備相比仍然較低。所以理論上來說,應該是沒有風險的。
事實上,從2001年到2013年,我國外匯儲備從2123億美元增長到38213億美元,盡管外債規模也在持續增長,但是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間的占比在此期間卻從39%降至17.7%,下降21個百分點。國際上一般認為,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占比如果到達100%就能覆蓋償還風險,而目前我國還遠遠低于這一指標。
風險可控不會引發危機
隨著未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外債規模未來仍將保持較大規模,防控潛在風險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在譚雅玲看來,中國經濟結構和外債結構是存在關聯的,對外債的調整能力和協調能力,相對于中國經濟規模來說更容易一些,因此應該更加注重外債規模的配置,有效的控制短期外債的擴張,要在中長期上多做些文章。尤其是當前存在短期投資套利現象,在舉債的規模上過多注重收益率,卻忽視了投資的方向和質量。而官方發布的數據往往都是引進外資的規模,而忽略了外資實際落實的效果,因此在這些方面應該引起更多的重視和警惕。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中國外部債務風險可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國外所擔憂的償付危機,而人民幣計價的外部債務在企業的外債總額中占比正在增加,也有利于降低企業資產負債中的幣種錯配風險。
“對債務的控制一直以來都是發達國家十分看重的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當前的經濟實體和外匯儲備規模,都讓這一問題引起很大關注。”譚雅玲認為,我國外債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和內部使用效率和落實有比較大的關系,因此如何讓外債結構更均衡,配置更恰當,加大對外債使用效率,則是未來要加大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