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畫大家田耘先生
茶畫大家田耘先生畫室“不比堂”中,一盞雅致的燈上寫著“敬、靜、凈、境”。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一甌茶,一盞燈,一炷香,一卷書,一幅畫,一曲樂……古色古香的“不比堂”中,散淡清逸的茶畫大家與手中清茗深情相視,進行著心靈的溝通,汲取著中國茶文化的精華,參悟著人生的苦與樂——走進田耘先生的畫室“不比堂”,一番如夢如畫的景象映入眼簾。竹影清風,流水潺潺,琴音渺渺,這個隱在喧囂城市中的桃源仙境,不禁令人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
茶湯漸沸,飄煙依依,一杯清茗在手,田耘先生在茶香的彌漫中講述著他對茶文化的感悟,對茶畫藝術的摯愛,對茶館文化的憂思……
茶之道,和為貴
茶,飲中隱士,人之清友。田耘先生與茶結緣,研究茶文化、從事茶畫藝術至今已十載,在茗香熏陶的十年里,他對中國茶文化有了很深的感悟,茶對于他來說,已不僅是解渴的飲品,而早已成為他的“齋中清友”。
“人在草木間”構成了一個極普通的中國字“茶”,“茶稱瑞草魁”,田耘先生說,茶這一人間瑞草,得天地之靈氣,咀人文之精華,涵萬象之化育,育民族之魂魄。一甌苦茗在手,或文人雅聚,或高士清談,或圍爐夜話,或竹中窺月,或佐茶對弈,或醞思書案,這壺苦茶總能與你和諧相依……
茶,沿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漫漫長河,一路走來;她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深深情結;一路走來,她幾乎親歷了華夏民族的每一次滄桑巨變;她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所承載的歷史信息、人文信息、美學信息等豈能用一個“茶”字所能言盡。儒家講“品德”,道家講“道德”,佛家講“功德”,不妨說茶講“和德”,茶文化的終極追求恰恰融合了儒、道、釋三教的精華,其思想精髓就是“和”。
田耘認為,由個體的人推及整個國家、民族,茶文化“和”的理念無處不在,最平凡不過的人與人之間的對飲之中,茶總能讓人相敬如賓,和諧共處;她在一定程度上軟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難道不是“和”嗎?
“敬、靜、凈、境”,茶境無邊
茶境無邊,無邊茶境。“境由心造”,茶境乃“和”之大境,營造這一大美之境,需要一顆內蘊深厚,學養豐富的“心”。
“敬、靜、凈、境”四個字飽含著田耘先生對茶境的高度凝練,“敬”是指敬天愛人,敬畏之心,一個人生活在世上,首先應對萬物心存敬畏,才能與之和諧相處;“靜”是指歲月靜好,不焦不躁,靜以養心;“凈”是指心地純凈,人品干凈;“境”是指“和”之大境。人的心需要經過“敬、靜、凈”三個階段的修煉,才能達到至高的“境”。
田耘先生將其畫室取名“不比堂”,“不比”二字來自《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邢昺疏:“忠信為周,阿黨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黨。“不比”的另一層含義,即不與人比,體現了他淡然若水、潔身清遠的心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