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緊緊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重大機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加快了產業升級,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獲益者
商務部負責人對記者說,最近5年,我國堅持發揮比較優勢,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重大機遇,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提升開放水平,有效維護了國家經濟安全,使我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獲益者。
我國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分工,2006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5億美元,是2002年的2.8倍。通過國際IT等高新產業轉移,建設出口創新基地,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外貿增長質量。5年間,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翻了兩番,信息產品出口從2003年的1421億美元提高到去年的3640億美元。出口效益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新增出口額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產品升值創造的。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不但擴大了貿易規模,還解決了3000多萬人就業問題。
順應新一輪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我國積極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服務業雙向貿易和投資,促進了服務業加快發展與升級。商務部等部門正在實施的“千百十工程”初見成效,未來5年,將建成十個服務外包基地、吸納百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外包項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包企業,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將比2005年翻兩番。
“引進來”“走出去”,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最近5年,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戰略實施力度,利用國外資金和綜合運用各種要素相結合,明顯提高了全球配置資源能力。
在“引進來”方面,近年來由注重引進資金向綜合利用國外要素轉變。2006年技術引進220億美元,4年來年均增長近20%。技術引進帶動了國內發展,如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加快了我國高速鐵路的現代化進程。
國家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等,增強了“引進來”的外溢效應。 目前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中心已有近千家、地區總部300家,都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通過引導外資企業延伸產業鏈,以外資為主的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達到59%,比3年前提高了11個百分點??鐕闶劬揞^的進入帶動了國內商業現代化,流通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同時,我國還加強了外資收購國內戰略性行業的審查,嚴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國內產能過剩的項目。
近年來我國“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已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投資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國并購占對外投資比重已近40%,其中重大項目明顯增多。對外承包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一批特大型項目,阿爾及利亞高 速公路和尼日利亞鐵路項目分別高達63億美元和83億美元。開創了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這一“走出去”的新方式,我國與巴基斯坦、贊比亞的經貿合作區已初見成效。
貫徹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建設和諧世界
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切實貫徹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把既符合我國根本利益、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作為處理國際經貿關系的基本準則,努力實現雙贏或共贏。
面對貿易摩擦增多的形勢,始終有理、有節地維護我國正當利益,通過談判協商妥善化解爭端。近年來,先后妥善處理了中歐焦炭問題和中歐、中美紡織品爭端,避免了貿易戰,既兼顧了我國與歐美經貿關系的平衡,緩解了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也為國內紡織業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圍繞對外關系大局,開展全方位經貿合作,通過多種合作拓展外部空間。目前,我國與129個國家和地區、13個國際組織建立了180多個多雙邊聯委會機制,僅2006年就召開聯委會57次、國家和多邊磋商會議40次;商談自貿區已達11個,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對其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已爭取到67個國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多哈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訴求,通過實際行動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我們通過了WTO對中國首次貿易政策審議,獲得了“A+”的好成績;在援外中著力實施民心工程,使受援款更多地用于當地社會、文化和公益項目,使受援國人民切實受益;認真落實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的8項對非合作重大措施,得到非洲國家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