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靠水吃水”,卻因為水白菜泛濫,網箱魚大量死亡,“晚上回來魚滿艙”的景象只能留在貴州天生橋水電站圍湖群眾的記憶中了。(經濟參考報資料照片)
2004年5月,紅楓湖湖面上出現大面積綠藻。據專家介紹,紅楓湖建湖30年來,水質嚴重惡化,水質類別由建庫初期的二類降到了現在的五類。(經濟參考報資料照片)
布依族群眾李開照是貴州省興義市三江口鎮白云村村民,雖是農民,李開照家卻幾乎沒有田土。因修建天生橋水電站田地被征后,這些年來李開照一家五口一直依靠在湖里養魚為生,去年因為水白菜的泛濫,他的網箱魚大量死亡,收入減少了90%。李開照說:“田被征了,僅有的一點坡耕地退耕還了林。本想‘靠水吃水’,現在湖水被污染,真不知該‘吃’什么了。”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貴州紅楓湖是烏江水系支流貓跳河上的一級電站人工水庫,近10年來,紅楓湖水庫污染事件不斷,水體已經呈現嚴重富營養化狀態。同樣出現水質嚴重污染問題的是貓跳河上的二級人工水庫貴州省級風景名勝區百花湖。兩湖水質類別由建庫初期的二類降到了現在的五類。
“跑馬圈河”熱潮在這幾年西部開發中逐漸興起,隨著環保聲浪漸高,西部地區是要發展還是要環保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跑馬圈河”潛藏生態危機
目前,貓跳河已開發六級電站,整個河流已建七個水庫,其中紅楓湖和百花湖已呈現出嚴重富營養化。水質富營養化導致兩湖從1994年以來連續發生“黑水”、“網箱缺氧死魚”以及嚴重的“水華”現象等水質事件。日趨惡化的水環境質量,使其喪失了應有的水域功能,同時其泄水還殃及下游。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龐增輇說,紅楓湖建成僅30年,水質就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近10年,水質發生了劇烈的演化。
龐增輇近10多年來,通過對西部山區尤其是喀斯特地區人工湖水環境問題的研究以后發現,在西部山區,梯級水電開發使河流水庫化以后,隨著庫水的加深,流域區污染物質的加入、沉積和溶釋,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呈現富營養化現象,從而造成水資源的利用價值降低,嚴重制約了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西部的烏江、瀾滄江等河流開始了大規模梯級水電站開發。龐增輇說,按照規劃,烏江至少開發10級以上,全部開發后,烏江的利用率將達到90%。目前,烏江流域已建設水庫七座,有的水庫也出現了富營養化。
中國西部的水能資源集中在橫斷山區,在能源緊缺的背景下,投資商紛紛進入,瓜分水能開發勢力范圍。他們往往僅從水電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規劃設計,很少顧及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有關專家指出,西部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水源涵養地,也是我國自然景觀資源最為豐富和最集中的區域。如果無序的“跑馬圈河”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國西部生態將面臨危機。靠水電來支撐開發西部,也給西部帶來地質災害、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嚴重的隱患。
水電開發應讓農民也受惠
水電站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不言而喻的,而這種效益,到底惠及到多少農民,讓農民得到多少實惠?
1998年,因修建天生橋水電站,南盤江上截出萬峰湖,成為全國五大人工淡水湖泊之一。這個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和安龍縣境內,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的水庫,由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級電站大壩將南盤江攔截而成水庫,是紅水河水電站梯級開發的龍頭水庫。而從2003年開始,萬峰湖水面開始瘋狂生長出水白菜,幾乎覆蓋了整個湖面。
水體嚴重污染威脅著圍湖3000多群眾的生活。白云村村支書馬文田說,村里200多戶因為水體污染,去年收入銳減。
相比一年收入的減少,更讓人憂心的是:“網箱養魚-污染水體-收入減少-貧困”這種惡性循環最終會導致這些農民“無山可靠,無水可依”。龐增輇說,網箱養魚對水體污染非常大,最終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影響農民的生活。而這些因修建水電站失去土地的農民目前只有依靠湖水資源維持生存,當湖水徹底被污染時,這些農民該如何生存?貧困,仍舊會如期而至。
記者來到云南景東縣者后鄉雙水井村時,正是打田插秧季節,可是因為缺水,記者看到,這里70%的良田變成了旱地,為了能多有些收入,農民在田里種上了甘蔗,可絕大多數村民每年還在缺糧中度日。
為了修建漫灣電站而搬遷到雙水井村的村民說,漫灣電站修建10多年了,不知產生了多大的經濟效益,可我們卻僅僅因為沒錢修建一座水庫,10多年來一直受窮,這個村的人均收入不到800元。雙水井村委會副主任羅如勛說:“糧食少、收入低、生活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于水。沒水,一畝田只能種三分,收成少,不夠吃,好不容易打工掙了點錢回來,幾乎都得用來買糧食。我們窮,但不是我們不勤勞,而是我們盡了所有努力都還是解決不了溫飽!”
景東縣移民局工作人員認為,水庫的水不能滿足雙水井村生產、生活用水,處于水庫水源的尾水地段,水量小,滿足不了農田灌溉的需要,要解決目前的困難就必須改擴建水庫,提高水庫容量。只需修建一個水庫,就能解決這個困擾村民長達10年之久的難題。
西南地區是我國“水電富礦”,也是我國貧困人口較多的地區。瀾滄江流域內水能蘊藏量高達9.006×107 KW,而云南境內瀾滄江流域94%為山區,流域內人口大分散、小聚居,貧困程度較深。
開發現有資源就成為西南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子。但如同雙水井村村民一樣,水電開發并沒有讓這些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有關專家說,資源開發利用是振興經濟的必要途徑,也是我國發展能源的需要。但是資源開發不能僅僅只為地方政府和業主謀利,應該更多地讓農民受惠,讓農民在不斷加快的資源開發步伐中,也加快致富的步伐。
讓環保圖章硬起來
采訪中,許多專家認為,目前,西部山區水資源開發面臨三大問題。
一是開發目標主要是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環境效益。西部山區在水資源的開發規劃上,著眼點往往主要在經濟效益上,而忽略了生態效益。
二是開發水庫的選址,大多不注意庫與庫之間的自然凈化與恢復。龐增輇說,在水庫選址上,一般認為被開發河流只要具有水能資源,就可以選址建庫,因此在一條河流上,常常形成一個接一個的串珠狀水庫,原來奔騰咆哮的河流,變成了一個個不間斷的寬闊水面。這改變了河流自然的水動力學性狀,從根本上減弱了其原有的凈化能力,造成庫區污染物負荷收支極大不平衡而大量積累,最終導致庫區富營養化。
三是庫區水資源利用的生產布局不合理,庫區被賦予水域功能多樣化。水庫建成后,水資源利用程度提高,流域內人口迅速聚集,工農業、旅游業、水產養殖等隨之而來,繼而各種污染源相伴而生,這些壓力讓水庫不堪重負。
而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域水電開發的規劃沒有很好的環境影響評價。專家說,環境影響評價要從戰略層次考慮,是因為在項目層次環境影響評價不能完整地考慮環境影響的累積效應,對環評確定的環境影響大多也只能是提出補救措施,而無法從資源配置和規劃的高度加以避免。戰略環評可以有效避免經濟發展超出自然承載力,使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解決長期存在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
但有關專家也指出,讓環保圖章硬起來,必將觸及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而地方環保部門幾乎完全聽命于地方政府,要想讓他們真正把住環評關并非易事。(李忠將 浦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