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采訪,很難想像,無數地道的保定農民走出國門,不遠萬里,居然在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非洲大陸上建立了近30個“保定村”,在那遙遠的地方創(chuàng)造財富。
帶領這些農民走出去的人名叫劉建軍,其目前的職務是中非商會保定直屬分會會長。
7月27日,記者來到河北保定市外貿局。劉建軍的辦公室就設在眼前這座有著20年歷史的磚結構四層小樓里。
走進辦公樓,刷著綠漆的墻、門玻璃上發(fā)黃的報紙,還有衛(wèi)生間門口的白色門簾,很容易地就將思緒拉回到20年前計劃體制下的中國。很難想像,就是在這樣的辦公環(huán)境里,60歲的原保定市外貿局局長劉建軍創(chuàng)新思路,開拓了一條帶著農民走出國門、走進非洲,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新路。
“走出去”帶回來新思路
1998年的金融危機,時任保定易縣縣長的劉建軍臨危授命,走上了保定市外貿局局長的崗位。剛上任,金融危機對保定市出口貿易造成的沖擊就擺在了他的面前。如何才能扭轉局面讓他犯了難。
劉建軍一頭扎進了資料室,通過網絡調閱了近十萬字的資料,劉建軍當即決定帶著當地的企業(yè)家前往非洲,一路上風塵仆仆,一口氣就走了12個國家,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簡單的飯,遇到中國人就打聽當地市場的行情,他說,這叫“趕集問價”。在贊比西河畔,遇到了因為修路而留下來種植花卉的保定同鄉(xiāng),這次偶遇給了劉建軍很大的啟發(fā)。最終他決心開發(fā)偏、遠、險、難地區(qū)的出口貿易市場。
到國外辦企業(yè),劉建軍說是“被逼出來的”,通過考察,他發(fā)現我們國內的企
業(yè)做一件襯衣賣給中間商是1.2美元,而中間商卻要賣到15美元,中間有巨大的差價。看到這種情況,他決定引導企業(yè)走出去。
能否用中國農村的模式來幫助和管理到國外投資的中國企業(yè)呢?經過反復的考察,劉建軍認為有很大的可行性,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保定市有關領導的支持。
劉建軍說,“保定村”的模式與眾不同的是,企業(yè)對土地有使用權,每建立一個“保定村”,他都先要和當地政府簽訂土地使用合同和有關貿易的框架協議。其次,再由中國企業(yè)與當地政府簽訂更加詳細的協議,最后由我國大使館和當地政府備案。“保定村”每村都選出村長,并制定管理條例和組織辦法。
60歲的劉建軍精力充沛,他告訴記者,他可能是河北省內兼職職務最多的一個人。掰著手指一數,竟然有23個不同單位的頭銜,其中就有九所國內大學聘請他做兼職教授。
他說,現在國外已經建立了48個“保定村”,最近還有兩個村也正在談,不久之后另兩個村也會在國外落成。
給企業(yè)帶來新機遇
“如果我是企業(yè)主,您能告訴我到非洲如何能賺到錢嗎?”記者做了這樣一個假設。
劉建軍笑著回答,首先我們會幫助你選擇項目。多年來,他們與非洲各國有著密切的聯系,非洲國家會根據本國的需要與商會聯系,比如一個國家急需制造棉紗的企業(yè)和技術工人,通知中非商會后,根據對方的要求尋找國內從事這方面的企業(yè)和工人,所以他們知道什么項目適合什么企業(yè),什么項目掙錢。
他說,如果投資者愿意出資20萬到50萬元,我們可以介紹他去一個合適的國家從事餐飲業(yè),或者帶一集裝箱的中國產品到國外開一家小型的超市,再或者是開發(fā)一片土地,種植一些經濟作物;若是想投資100萬元就可以開一個小型的工廠,制磚或者是制衣都是不錯的選擇。投資更多的就可以搞更大的項目,這方面中非商會可以給投資者提供幫助。
其次,我們還會告訴企業(yè)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關的問題,讓企業(yè)有效規(guī)避風險。如果選擇在已有“保定村”的國家投資,住在“村”里還可以得到更好的醫(yī)療、安全、翻譯等各方面保障。
第三,“保定村”和當地政府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可以為企業(yè)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
另外,隨著我國與非洲各國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也得到了我國開發(fā)銀行的重視,開發(fā)銀行在東非、西非、南非、北非各設立一個辦事機構,方便在國外的中國人貸款投資。如果有好的項目,可以以“保定村”的名義幫助企業(yè)貸款。
劉建軍告訴記者,結算難、貨幣貶值和戰(zhàn)亂是在非洲國家辦企業(yè)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在一些小的國家沒有可以和我國直接進行結算的銀行,需要通過第三方國家的銀行結算。但不是普遍現象,現在也有經驗可以解決。
到國外打工的中國農民
保定市易縣牛崗鄉(xiāng)臺底村是出了名的特困村,這里的村支部書記牛會江告訴記者,他們村有200個勞動力在外務工,其中有60人去了位于蒙古國烏蘭巴托的“保定村”,大都在制磚廠工作。除了包食宿之外,來回路費也是由在那邊開磚窯的“保定村”老板出,有病、有事都可以請求企業(yè)或是當地的華人組織、大使館的幫助。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村”里還雇傭了當地人做保安。燒磚是有季節(jié)性的,因此只去6個月,一個月的工資是3000多元錢,去一趟就能拿回2萬多元。在國內打工掙這么多錢至少要一年。
兩萬元錢對城里人來說不過是一塊手表,一臺筆記本電腦或是一套名牌時裝,對于人均占耕地面積僅1.12畝,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保定農民來說,就是一間30平米的紅磚瓦房,或是供一個農村孩子上大學三年的學雜費用。
“安全、看病的問題也都能解決,沒啥不放心的,明年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去。”牛書記說。
劉建軍告訴記者,中非商會和所有設在國外的“保定村”村長簽訂了合同,每年必須拿出10%的利潤作為“村”里的公積金,以保證在那里工作的工人們的安全、醫(yī)療和子女教育等問題。還制定了《保定村民公約》和《國外保定村組織辦法》以保護工人的合法權益。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才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他說,為了給國外的中國企業(yè)輸送更多真正懂得國際貿易、技術和語言的人才,我們還準備繼續(xù)擴大這方面的培訓,以幫助企業(yè)的發(fā)展。
采訪期間,不斷地有電話打來向劉建軍咨詢有關到非洲投資、工作的事,還有人打電話來請教國際貿易中關稅和政策的問題,劉建軍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其中一個電話,他客氣的向對方表示感謝。放下電話后,他輕描淡寫地說,是經他介紹到非洲工作的人回國后一定要為他籌備生日以表達感激之情。
帶著大伙兒走出國門致富的劉建軍,收獲的是樸實的保定人民對他最真誠的感謝。(趙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