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審計署6管齊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審計已開始 -周五滬指午盤收于4162.97點 "全民炒股"言過其實 基民熱情不減 -奧運空氣質量將實現五省聯保 水利部急調長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將嚴懲高校"體制外"招生 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成監察重點 -外資正式進入中國鐵路運輸領域 中國鋼鐵并未沖擊國際市場 -國稅總局:可能重創股市 短期不征資本利得稅 不會取消利息稅  -"鑫諾三號"衛星上天 "長征"火箭完成百次發射 可發射飛船和衛星 -全國治理商業賄賂未達預期 專項工作延期 公務員處分條例實施 -中國即將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財政部調整商品進口關稅 美將對我銅版紙征最高99.65%反傾銷稅
勞動保障部:2000萬農民工今年納入醫保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2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今年年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爭取突破2000萬人,2008年底爭取全部農民工基本納入醫療保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剛剛公布的《關于開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擴面行動的通知》,透露了上述信息。

這是繼享受最低工資政策待遇后,進城務工農民與城市居民獲得的又一項同等重要權利。

本報記者獲悉,相關農民工的社保研究報告,已經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完成,并已經送達國務院。其內容涉及養老、工傷等方面。有分析認為,農民工享受養老、工傷等社會保險,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盡管農民工日趨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中國實施的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正在加快,但要消除最后的城鄉壁壘并非易事。

中國人民銀行5月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農民參與社保的比例很低。“2005年農民工報酬領取相對足額,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有所減少,但用工單位為農民工辦理保險的積極性不高,農民工有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僅占三分之一;用工單位在農民工發生工傷時提供相關費用的不足50%。”

另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去年的調研顯示,全國外出務工農民的參保率普遍偏低,醫療保險的平均參保率為10%左右。按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達1.5億。

該報告執筆華迎放指出,“農民工社會保障項目,主要是養老、大病醫療和工傷,從實際情況看,由于農民工就業不穩定、生活基礎在農村,失業和生育保險不是農民工急需的。”

他認為,對農民工社保是一種過渡性制度設計,原因是城鎮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農民工也將是一個長期現象。

由于農民工頻繁流動,目前即使參加城鎮養老等社會保險,但在現行統籌層次和管理制度下要實際享受有難度,為防止農民工交了錢而不能享受的情況發生,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有所創新,設計低門檻、可轉移的過渡性制度。

而降低制度門檻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慮到避免企業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導致資本對勞動的替代,從而影響農民工就業;另一方面,可減輕農民工負擔,讓農民工本人不繳費或盡量少繳費。

勞動社會保障部本次將2000萬個農民工醫療保險的指標,分攤給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建設兵團。其中經濟發達的地區,尤其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分攤指標為絕大多數。最多的是廣東省,有700萬。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各有200萬,山東、福建各有100萬。其余的越往中西部省份越少。勞動社會保障部稱,今后“將逐年下達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專項擴面指標”,保證計劃完成。

不過,未來農民工的養老、工傷等保險如何執行,難度比醫療保險要大得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王德文認為,目前的城市個人賬戶空賬和養老金籌資缺口,是城市養老的難題。農民工納入養老保險不能回避問題。同時城鄉養老體制分割,農村家庭養老模式脆弱,因此如何銜接農民工在家和進城的養老也是一個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末我國已轉移農村勞動力約1.8億人,其中異地轉移占53.5%。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社保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未來像戶籍等制約城鄉一體化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這將影響農民工轉換成城市居民速度,延緩城市化率的進一步加快提高。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世界無煙日:中國超5億人健康受被動吸煙危害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