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爭取突破2000萬人,2008年底爭取全部農民工基本納入醫療保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剛剛公布的《關于開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擴面行動的通知》,透露了上述信息。
這是繼享受最低工資政策待遇后,進城務工農民與城市居民獲得的又一項同等重要權利。
本報記者獲悉,相關農民工的社保研究報告,已經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完成,并已經送達國務院。其內容涉及養老、工傷等方面。有分析認為,農民工享受養老、工傷等社會保險,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盡管農民工日趨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中國實施的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正在加快,但要消除最后的城鄉壁壘并非易事。
中國人民銀行5月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農民參與社保的比例很低。“2005年農民工報酬領取相對足額,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有所減少,但用工單位為農民工辦理保險的積極性不高,農民工有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僅占三分之一;用工單位在農民工發生工傷時提供相關費用的不足50%。”
另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去年的調研顯示,全國外出務工農民的參保率普遍偏低,醫療保險的平均參保率為10%左右。按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達1.5億。
該報告執筆華迎放指出,“農民工社會保障項目,主要是養老、大病醫療和工傷,從實際情況看,由于農民工就業不穩定、生活基礎在農村,失業和生育保險不是農民工急需的。”
他認為,對農民工社保是一種過渡性制度設計,原因是城鎮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農民工也將是一個長期現象。
由于農民工頻繁流動,目前即使參加城鎮養老等社會保險,但在現行統籌層次和管理制度下要實際享受有難度,為防止農民工交了錢而不能享受的情況發生,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有所創新,設計低門檻、可轉移的過渡性制度。
而降低制度門檻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慮到避免企業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導致資本對勞動的替代,從而影響農民工就業;另一方面,可減輕農民工負擔,讓農民工本人不繳費或盡量少繳費。
勞動社會保障部本次將2000萬個農民工醫療保險的指標,分攤給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建設兵團。其中經濟發達的地區,尤其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分攤指標為絕大多數。最多的是廣東省,有700萬。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各有200萬,山東、福建各有100萬。其余的越往中西部省份越少。勞動社會保障部稱,今后“將逐年下達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專項擴面指標”,保證計劃完成。
不過,未來農民工的養老、工傷等保險如何執行,難度比醫療保險要大得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王德文認為,目前的城市個人賬戶空賬和養老金籌資缺口,是城市養老的難題。農民工納入養老保險不能回避問題。同時城鄉養老體制分割,農村家庭養老模式脆弱,因此如何銜接農民工在家和進城的養老也是一個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末我國已轉移農村勞動力約1.8億人,其中異地轉移占53.5%。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社保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未來像戶籍等制約城鄉一體化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這將影響農民工轉換成城市居民速度,延緩城市化率的進一步加快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