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審計署6管齊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審計已開始 -周五滬指午盤收于4162.97點 "全民炒股"言過其實 基民熱情不減 -奧運空氣質量將實現五省聯保 水利部急調長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將嚴懲高校"體制外"招生 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成監察重點 -外資正式進入中國鐵路運輸領域 中國鋼鐵并未沖擊國際市場 -國稅總局:可能重創股市 短期不征資本利得稅 不會取消利息稅  -"鑫諾三號"衛星上天 "長征"火箭完成百次發射 可發射飛船和衛星 -全國治理商業賄賂未達預期 專項工作延期 公務員處分條例實施 -中國即將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財政部調整商品進口關稅 美將對我銅版紙征最高99.65%反傾銷稅
一季度GDP為何超出預期 投資外貿"雙高"拉升GDP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1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10.2%,該如何看待這一高增長率?就此,記者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

投資、外貿“雙高”拉升GDP

“今年一季度GDP增長實現10.2%,并不奇怪。”張卓元開門見山地表示了自己的觀點。

他分析,從拉動三駕馬車的因素看,投資增長速度沒有放緩,進出口增長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下降,為25%,所以,一季度的GDP增長就已經超過全年控制在8%的發展預期是不足為奇的。

但不足為奇并不等于是國家所希望的。胡錦濤主席在講到10.2%時明確表示,“我們不希望也不追求有過高的速度,我們更看重的是發展的效益和質量,更看重的是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

“10.2%與國家‘十一五’規劃中GDP年均增長7.5%的要求相差一定距離,與今年8%的預期目標也有一定差距,所以,從長遠看,10.2%的數據還是令人擔憂的。”張卓元表示,最合適的GDP增長速度應該保持在9%以內,不要超過9%。

張卓元說,當前怕的不是速度大幅度掉下來,而是投資反彈、速度繼續居高不下、粗放擴張等問題。他強調,“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不能放松。”

地方GDP預期“高標準”

目前,各省級“十一五”規劃經濟增長速度目標普遍比中央提出的目標高1至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國家發改委為此發文要求,省級“十一五”規劃經濟增速不得層層分解,避免層層加碼,要引導各地市州、縣市科學合理地確定增長速度目標。

張卓元告訴記者一組數據:31個省市預期的目標里,GDP確定為8.5%的是1個;確定為9%及以上的為8個;確定10%及以上的為14個,確定11%-13%的為8個;平均為10%以上,比規劃預期的7.5%高出一大截。“更為擔憂的是,地區的GDP預期比省里高,縣市的GDP比地區高。”

“撇開目標本身不說,僅單從流程上看,這里面的問題就不少。”張卓元指出,中央的規劃發展數據還沒有出來,各地的數據就已經出來了,而且,還經過當地人代會的通過。“這樣,即使中央的數據出來了,對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的指導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各地粗放式發展勁頭未緩

張卓元分析,促成當地政府追求GDP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干部的考核制度。在以GDP為中心的干部考核體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長。

“明年要開‘十七大’,各地方為追求更好的政績,擴張攀比的勁頭很足。所以,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不能放松。否則,用粗放式重化工業拉動經濟增長,經濟的可持續性必然受到嚴峻挑戰。”張卓元強調。

從一些地區“十一五”規劃所列的投資重點看,大多涉及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其單位產值能耗降低指標則達不到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有的甚至沒有明確提出降耗指標。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違法違規審批、建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造成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導致環境質量惡化。”張卓元提出自己看法。

“要真正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張卓元總結說。(記者 盧曉平)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
一季度GDP增速10.2% 宏觀調控政策將趨緊?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世界無煙日:中國超5億人健康受被動吸煙危害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