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市一些村莊強行發放扶貧貸款調查
6年前,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原定西縣)爭取了一筆億元扶貧貸款給農民修梯田、打水窖,6年后的今天,這筆巨額資金不僅沒給農民帶來“福音”,反而引來當地農民、銀行和村干部的一片罵聲:許多農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背上了巨額債務,銀行發放的扶貧貸款大量懸空,鄉村干部為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務強行發放扶貧貸款……
貸款修梯田農民不認賬
家住安定區鳳翔鎮南二十鋪村63歲的景春明一輩子種地過日子,沒欠過誰的錢,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到老了,卻莫名其妙地欠了銀行3000多元的貸款。“還錢沒有,大不了把地收回去。”這位老人激動地說,“事先我們也不知道是貸款,推完地的第二年才突然說是貸款,要簽字、蓋章,早知是貸款修梯田,我們就不修了。修了梯田又有什么用,現在都退耕還林了。”
1999年,國家在四川的蒼溪和旺蒼縣、甘肅的安定區和會寧縣以及山西的柳林縣分別安排了1億元的扶貧基礎工程貸款,要求各地在2到4年內全部完成。根據這項計劃,從2000年開始,在兩年時間里,中國農業銀行向安定區發放了9000多萬元的扶貧貸款,貸款項目為機修梯田和集雨節灌。當年,村鎮干部用這一貸款為景春明家修了十多畝梯田,其中6畝地現已退耕還了林草。
貸款近億元為農民修梯田、打水窖,農民卻不認賬,這是中國農業銀行萬萬沒有想到的。
安定區鳳翔鎮李家嘴村村主任梁作功介紹,該村有3個社貸款修了梯田、水窖,去年銀行就發文要求先還水窖的貸款,但至今沒人還錢。當時貸款的使用規定是,修一畝梯田300元,打一眼集雨水窖160元。貸款為十年期,如前五年還款,不必還息,后五年還款,利息從第六年開始計算。梁作功說:“現在不要利息,也沒人還錢,逼急了老百姓就罵娘,將來要收本金和利息時,恐怕更沒人還錢了。”
村干部私刻印章要貸款農民非貸不可背“債務”
農民緣何不還貸還罵人?記者經過深入采訪了解到,當時,為爭取資金,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安定區政府采取的是“分貸伙用分還”的貸款辦法,即先由各村集體修梯田、打水窖,后由鄉鎮、村驗收,再由村干部集中收集農民印章辦理貸款,貸款額按照每戶農民承包土地的面積分攤。當村干部在項目驗收后準備集中辦理貸款時出現了問題:大多數農民都不愿簽字、蓋章。接受采訪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們沒有見到一分錢,事先也不知道是貸款修梯田,否則根本不會同意。
李家嘴堡子社農民倪文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地的山旱地原本種糧食不過50--100公斤的畝產,修梯田后,能增收20%左右,而修一畝梯田是300元,全部給了推土機的師傅,按當時的糧食價格計算,修這一畝梯田,成本一二十年都收不回,哪里還有錢還貸款;定西市黑山鄉中河村馬維珍說,目前他們村農民一年人均純收入才1200多元,他家收入也不過千元,如今他得獨自養活1個老人2個小孩,一年產的糧食還不夠全家吃,當年村里“強迫”給貸款幾百元修了水窖,如果現在要還款,家里將雪上加霜。
農民都不愿簽字、蓋章,縣、鄉干部又催得急,無奈之下,一些村干部只好花錢私刻農戶印章給農民統一辦理貸款。鳳翔鎮南二十鋪村原村主任王懷勝介紹,由于農民拒絕貸款,村干部和鎮里的包村干部集體決定,由村集體出資400多元錢私刻了農民印章,統一辦理了305筆貸款共74萬元。記者采訪了解到,與鳳翔鎮鄰近的安定區團結鎮小山村干部甚至將學生用的橡皮拿來私刻了部分農民印章,統一辦理了貸款手續。其他鄉鎮也大都采取類似辦法硬逼農民辦理了貸款。
雖然嘴上硬,說不還錢,但這筆貸款還是讓淳樸的農民提心吊膽。在鳳翔鎮李家嘴村,記者一說起“億元扶貧貸款”問題,許多村民就閉口不言,有的還悄悄躲開,以為記者是催收貸款的。鳳翔鎮南二十鋪村村文書薛云峰介紹,當地農民都不富裕,多數還處在溫飽線上,幾千元的負債對他們來說是“天文數字”,很多人確實還不起錢。而更重要的是,當地不少農民的梯田第二年就退耕還林了,不少農民并未享受到梯田帶來的好處。
提起這筆扶貧貸款,不少村干部也是一肚子怨氣,出了力反而被農民背地里罵。薛云峰說,實際上村干部也是迫不得已私刻了農民印章給農民貸款。其實村干部也知道,私刻農民印章是不對的,但上面催得急,我們能怎么辦?
強扭的瓜豈能甜1億元的教訓誰埋單?
1億元扶貧貸款竟使當地很多農民提心吊膽,生怕銀行逼債而走投無路,而且使銀行8000多萬元資金遭受損失,還讓大量基層干部被農民背后戳脊梁骨,這是當時制定這項扶貧政策的人料想不到的事。為什么扶貧的大好事卻變成了這樣的結果?
農行甘肅省定西市分行副行長員建華說,國家當時下達了如此巨大的貸款任務,可當地各級政府根本沒有準備好項目,就是想多要貸款,在實施過程中甚至進行違背信貸政策原則的宣傳,讓老百姓誤以為是國家救濟式扶貧,根本就沒打算還款。目前國家對政策性貸款和常規性貸款不加區分,明明是政策性貸款非要讓商業銀行進行市場運作,造成損失是難免的。今后,這種政策性貸款本應由國家扶貧資金來進行,不應該由商業銀行來發放,否則肯定會造成計劃經濟下的“市場放貸”,最終導致不良貸款率大幅度提高。
銀行的說法也只是說明了一個方面的情況,記者在采訪時發現,老百姓并不是不愿意貸款搞建設,當地一些農民為了找資金還千方百計地找關系求貸款,然而當上億元扶貧貸款到來時老百姓卻唯恐避之不急,主要是由于貸款項目與老百姓利益相沖突。從項目本身來講修梯田、打水窖,都有利于老百姓,但是前幾年種地的市場效益很低,雖然扶貧貸款是低息貸款,農民也不愿意負債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土地中去。因此才出現了一方面老百姓脫貧沒有資金,另一方面卻不敢要銀行的上億元扶貧貸款來修梯田、打水窖。
一些基層干部反映說,1億元扶貧款引來“怨聲一片”,暴露出我國扶貧投入機制的一些問題,值得反思,今后再也不要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必然要在農村投放更多的資金,如何用好、用活這些資金,政府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機制,既尊重農民意愿,又符合經濟規律,真正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否則,不僅白花了錢,還讓農民遭了罪,基層干部在農民心目中的威信也降低了。(記者武勇、毛海峰、朱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