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生(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2005年民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成果就是“非公經濟36條”,它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F在提出鼓勵、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這跟過去限制、利用和改造不可同日而語。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這個決策,現在并不能完全看到它的意義,要過20年、30年反過頭來看。
針對“非公經濟36條”發改委將出臺幾十個配套文件,現在有不到10個已經出臺了,其余的還在制定過程中,有十幾個省市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魏杰(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該說2005年是比較復雜的一年,民營經濟發展是歷史上非常復雜的一年。一方面是我們強力推行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年,但是也是改革開放我體會到民營經濟最為艱難的一年。2005年,民營經濟成績非常的巨大,誰也不能否認它,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它,原因在哪里?為什么社會上對它有這么多的看法,而人們看不到它對我們國家的貢獻在哪里?為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想可能是五個原因:
1、目前的利益結構調整方面的原因。中國的利益結構調整一般來講都是首先從少數人開始,最后波及到整個社會成員,大致上這個時間需要10年左右來一輪。這一輪進入新的一輪了,起初肯定是少數人利益增長很快,比如非公經濟的管理層增長很快,慢慢才波及到整個社會的群體,現在人們看到僅僅是少數,所以認為改革的成果給少數人享受,大部分人沒有享受,因為沒有到這個階段的時候,人們就會有一點誤解。
2、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時間,我們原來所享受都是改革的好處,而實際上改革也要付出成本的,現在進入成本釋放期,成本這方面都暴露出來了。比如說第一,3000萬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去年只有150萬人沒有再上崗,基本上都上崗了,但有心靈的創傷,改革就是讓我下崗,意見比較大。第二,5000萬農民喪失土地,這是改革必然的結果,城市化、工業化必然導致喪失土地。第三,是農民進城,這也是改革的結果,大家沒有看到收入增長,只看到農村跟城里的差距,醫療衛生和教育引發一系列負面的社會現象。
3、我們許多問題沒有取得共識。比如資本貢獻參與分配,是不是剝削?民營資本要大力發展,資本有貢獻按貢獻分配。所以引發人們一系列的看法上的矛盾。
4、現在好多的問題不是民營經濟的問題,而是政府本身能力手段很差。本來有些經濟發展問題需要政府用強大的手段去穩定,而政府沒有這個手段,所以就怪民營企業的發展。比如第一條社會保障,社會保障肯定是靠政府兜底的東西,而現在社會保障很差,兜不了底。第二,政府是提供公共產品的,像教育、醫療、衛生都是政府提供,結果政府提供不完全,人們感受到上學難、看病難。第三,政府要調整人們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轉移支付,這是政府穩定社會的重要手段,但我們國家處于發展時期,我們國家是窮人太窮,不是富人太富,稍微一調整就沒有效率了。所以人們一直把這個問題看在民營企業身上。
5、就是我們評價改革的標準不一樣。年輕人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環境,比如缺衣少藥,吃不飽,穿不暖,只看到現在這些問題。今年是民營經濟受到巨大阻力的一年。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千萬不要動搖,一旦動搖可能后果不堪設想。因為許多問題是必然要出現的,這是一個現狀。這個時候就要堅定改革的方向,千萬不要動搖。
林毅夫(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確實是民營經濟發展相當關鍵的一年,為什么這樣說呢?民營經濟等了好久盼來了一個“非公經濟36條”,這36條怎么落實,確實需要有一段時間。但是即使現在落實不盡人意,但我相信“非公經濟36條”對未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將來可以開創一個很大的空間。我們從歷史動態角度來看的話,這是一個歷史的關鍵始點,盡管現在還不盡人意,但有歷史關鍵始點,總比過去模模糊糊不明確好多了。現在的困難也就是因為有“非公經濟36條”的明確,首先是對民營經濟過去發展的肯定,更是未來的政策的依據,對民營經濟來講,2006年是很好的一年,也是很關鍵的一年,當然也是怎么落實“非公經濟36條”艱難的一年。
保育鈞(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
民營企業在2005年一個貢獻是溝通城鄉,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城鄉鴻溝越來越深,現在由于民營企業,城鄉之間的鴻溝被填補起來。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應該是民營經濟。雖然大家現在遇到很多困難,但民營企業一直都是在困難當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就是有這個特性,它就是在戰勝困難中長大的。城鄉互動民營企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在大家都覺得進城農民工苦,如果沒有民營企業能進的了城嗎?現在戶口是二元的,城鄉矛盾原來就有的,只是農民工進城之后才暴露出來,現在媒體的記者、各種報告都不講這些。應該把民營企業做的貢獻展示給社會,如實的介紹出來。
汪力成(華立集團董事長):縮小中國的地區差距方面,中國民營經濟是功不可沒。比如西部大開發,真正去投資的就是沿海這些民營企業,這一點是對整個國家的安全,包括穩定、和諧社會是起很大作用的。另外,民營企業不要忘記一條,它對整個國家經濟安全也是起正面意義的。凡是民營企業發達的產業或者行業,它的市場化程度一定是較高的。盡管有很多出現了過度競爭,但從整體上看市場化程度高,使得外國產品很難進來。
林毅夫:我再補充兩點。一是自主創新上的貢獻,根據專利申請的數字現在看,有將近70%至80%是來自非公有制企業,而且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型的企業。民營經濟在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當中,自主創新是一個核心,現在已經表現出民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我相信將來這個力量會更為突出。二是比較優勢,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最能夠充分利用經濟的比較優勢,然后形成市場上競爭優勢的一股力量。民營經濟發展的好,是把比較優勢發揮的好,對經濟長期發展來講也是關鍵的因素。
魏杰:在這里抽象的談宏觀情況意義不大,2006年情況更復雜,宏觀上民營企業自己給自己緊縮了,因為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從事的主要是產品制造業,而產能過剩主體就是產品制造業,過剩就要調整。政府如果2006年不再考慮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和產融結合兩個點上大的突破的話,中國民營企業2006年情況更為復雜。2006年當出現這個情況之后,有人可能就懷疑民營企業的活力,可能會加大目前社會對民營企業誤解的看法。因此,2006年的情況民營企業還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汪力成:第一,我對中國經濟到2008年沒有任何的擔憂,會一直往上走,盡管有很多的問題,但2008年之后很難說,我們短期看好,中期看空,長期看好。至于冬天什么時候來,經濟學家也很難準確的預測,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第二,民營企業盡管剛才大家都討論我們生存環境是比較差的,但是,你要相信中國民營企業有頑強的生命力,否則也到不了這一天。浙江是全國民營經濟環境最好的地方,也確確實實有很多地方是受到整個國家宏觀形勢的影響,浙江的民營企業正在討論如何轉型的問題,如何轉型現在做的最多就是完成產業的升級,從產業鏈的低端往中端、高端走,然后把不適合在浙江發展的產業進行梯度轉移,轉移到西部去,然后加大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己產品的投入,通過這些措施,相信浙江的民營企業很快就會走出這一輪的調整,然后又會有很強的勢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