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哈利·波特:十年傳奇
8月初的銀幕上,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完成了他的成人儀式,而對銀幕下的“哈迷”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的上映,則預示著他們與哈利·波特共同的10年魔法之路將成回憶。8部電影,10年的守候,為什么如此癡迷于哈利·波特?“哈迷”的答案是:喜歡哈利·波特,不僅僅因為它的故事好看,更因為在奇妙的外殼下,有打動人心的溫暖內核——愛,勇敢,責任,堅強……
傳奇是從紙張開始,傳奇的續寫在銀幕延伸。對于“哈迷”來說,這是成長的10年;對于“哈盲”而言,你可以不喜歡哈利·波特,但你永遠無法忽略哈利·波特這個文化與商業完美結合創造出來的奇跡。
屠呦呦:“三無”科學家
如果沒有獲得拉斯克醫學獎,不知道81歲的屠呦呦會不會進入公眾視野。因為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獲得據說“距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的拉斯克醫學獎。
獲獎之前,屠呦呦是“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背景、無院士桂冠。但是,獲獎之后,已過八旬的她卻需要迎接或許此前從未遭遇過的質疑。在科學網上,“屠呦呦能獲得大獎,是一個團隊努力多年、經過190次失敗的結果,為何這重大的國際獎項只頒給她個人?”之類的跟帖并不少。而更多的人則開始集中追問,為什么如此重大的貢獻幾十年來未有只言片語的宣傳。但習慣質疑當下學術評價體制的人,是不是忽視了,在“科學家為何不是學術明星”的這一追問里,本身就已流露出些許浮躁氣?
喬布斯:“缺口”的蘋果
北京時間10月6日,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前行政總裁喬布斯辭世。大洋彼岸的美國,奧巴馬總統在悼文中寫道,“喬布斯是美國精神的典型”;此岸的中國,網友感慨,“牛人當如喬布斯:生前刷我們的卡,死后刷我們的屏!”
他是無可否認的時代巨人,但他同樣有著普通人的性格缺陷,固執、偏頗、暴躁甚至專制。他是一個“缺口”的蘋果——缺了健康,但他擁有的那顆飽含“創新精神和前進動力”的蘋果核,卻堅硬依然。全世界懷念他,不因他的特立獨行,而因他不竭不休的創新精神。
喬布斯給世界留下了一個驚嘆號,也給中國留下了一個問號。對于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的中國而言,迫切需要中國的喬布斯。喬布斯天賦異稟難以復制,可以復制的是成就他的環境和制度,或許,這才是喬布斯留給中國人真正有價值的精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