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要讓公眾及時了解情況”
記者:目前,我國已經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如何保證公眾第一時間獲得相關信息?
陳曉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自3月12日起,環境保護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對這一事故進行密切跟蹤,監測結果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布。我們還將通過模擬軟件對大氣環流等進行計算,評估對我國的影響,及時有效做好應對工作。
鄭國光(中國氣象局局長):設立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的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將滾動制作及發布預報產品、進一步提高預報服務準確性,加強天氣會商研討、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孫軍:我們將24小時連續密切監視核危險區域的發展狀況,啟動核應急預報系統,分析擴散趨勢,為決策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最及時、最精確的核應急預報產品。一旦發現異常,將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公布。
“尚無必要采取專門防護措施”
記者:假如發生最壞情況,放射性污染物影響到我國,該如何應對?
陳竹舟:當前,加強監測最為重要,如果事故繼續惡化,我們預計,在一些地區監測到的數據可能會比該地區本底水平略高,但對公眾的健康也不會產生影響。
記者:從科普角度,能否介紹一下對放射性物質的飄散有什么防護措施?
蘇旭(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員):如果處在放射性煙羽下風向的范圍,可以通過關閉門窗,盡量避免室外活動、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質,必須外出時,戴上口罩,并做到勤洗手、勤洗澡。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會受到各種輻射。當輻射劑量低于100毫西弗時,醫學上觀察不到對人體的確定性效應,即明顯的組織損傷。就現在的狀況而言,沒有必要采取專門的防護措施,大家可以正常生活,也沒有任何必要服食碘片。由于碘片的服用有許多禁忌癥,如果沒有在專家的指導下服用,很可能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