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對十七大報告,農民的感受如何?請看記者從一線發回的一組報道。
山東省東平縣農民徐玉忠上半年收入十三萬元——
種糧大戶的增收賬
財政支農
今年財政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達到427億元,同比增長63%。
日前,十七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福海縣婦幼保健站黨支部書記、站長江爾·熱哈提回到草原牧區后馬上深入到農牧民家中向群眾宣傳十七大精神。當江爾·熱哈提給牧民講到十七大報告里面有關衛生系統的內容,特別是涉及到農村合作醫療內容時,牧民們都高興地鼓起掌來,說黨的政策真是為老百姓著想呀。 張秀科攝
正值秋收時節,江西省婺源縣稻田里呈現一派繁忙景象,與往年不同的是,當地農民今年秋收更多采用機械化作業,農戶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圖為紫陽鎮農民用收割機收獲稻谷。王國紅攝(新華社發)
“政策實惠、糧價得勁、科技入戶,這幾年種糧越來越有賺頭!” 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村民徐玉忠說,今年上半年他已經有13萬元進賬。徐玉忠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他承包了230畝地種小麥、玉米。去年,他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大戶。
老徐說:“十七大剛剛開過,總書記的報告中講要把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句句說到農民心里頭。農民兄弟都很受鼓舞,有的一邊看電視一邊拍巴掌。”
老徐掰著手指頭一筆一筆地算增收賬:“今年小麥價格高,前段時間達到七毛六,每斤比去年高出六分來錢,這一項,我多賣了萬把塊錢。”
“還有,國家糧食直補每畝44元,小麥、玉米良種補貼每畝10元,我們縣里規定種糧大戶比一般種植戶多2元。單就小麥算,一畝地能補貼56元。”
科技入戶也有筆增收賬。老徐說,“我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戶,種子、技術都講究,產量自然就高,每畝能多收入37塊錢。另外還有配方施肥補貼等。”
“這些收成不是一步得來的。”老徐說,他5年跨了三大步。第一步是承包經營的第二年,他投入12萬元打了深水井,鋪設了地下暗管,建了7間管理房和300多米長的高架子曬場,把低產田變成豐產田,當年他糧食總產16萬公斤,收入8萬元。
憨厚的老徐說:“那時候,我還不是農業部表彰的種糧大戶。俺鄉里的另外一個種植大戶得了上級的獎勵,抱回大彩電,俺真羨慕,也想有那么一天。”
老徐的第二步是投入19萬多元,先后購置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糧食生產能力大大提高。讓老徐高興的是,他享受到了拖拉機補貼20%、深耕機補貼25%的優惠。“以前,農忙時最多要雇70多人在田里忙,一年光支出人工費用也要2萬元。”
2005年,東平縣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業科技入戶試點縣,老徐積極申請成為科技入戶示范戶,成了他的第三步。農技人員現場指導,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要求播種、施肥、防蟲,他的承包田很快變成了科技示范田。老徐嘗到了甜頭,主動聯系周圍的20多個農戶作為帶動戶,每年給他們提供良種6000多公斤,同時還承擔了鄉鄰的零星地的機收任務,提供機收、機耕服務2300多次。
去年,他的小麥、玉米平均單產525公斤,全年提供商品糧23萬多公斤,商品率達95.8%。當“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的榮譽證書送到他手中的時候,老徐手也顧不上擦,一遍遍地看個不停。
“我準備繼續在土地上做文章。”老徐說打算再摸索與大公司合作種有機蔬菜,走規模化發展的路子,多在土地上增加收入。“這樣,多種地就更能賺大錢了。”(劉成友 徐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