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最有創意、最為核心的地方是“科學發展觀”。而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持續,根本方式是統籌兼顧。
比如,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強調經濟增長與繁榮要主要體現為居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科學發展觀的經濟觀就是以人為本,就是把民生問題當作第一要義。
十七大報告中講得十分清楚,“以人為本”就是黨及國家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都是圍繞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點與出發點,就是讓全國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這里,“最廣大人民”顯然不是指一些人、一部分人、絕大多數人,而是具有最廣大、最廣泛性的人民。
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要抓住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在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也就是說,政府要從教育、就業、收入分配、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制度等方面來保證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廣大民眾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房價高,已成為國內廣大民眾反映最多的大問題。十七大報告用如此多的篇幅對這些問題做了原則性的闡述,從而不僅從根本上指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也指出了落實的途徑。
以民生為本的經濟發展,就得改變以往以GDP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犧牲長遠利益及生存條件為代價的。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改變,中國許多產業的發展方向、資源配置的方向、外資進入行業的市場準入等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十七大報告提出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一個十分新穎的觀念。最早出現是在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文件中。它的基本含義就是指政府利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為促進居民基本消費的平等化,并以此來分擔居民消費過程中的風險而進行的一系列公共行為。而在十七大報告中,這個概念進一步得到引申,它不僅關涉到居民消費的個體行為,而且關涉到區域間的差異發展。
也就是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及個體之間等各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些差距可能是其本身的稟賦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稟賦之外的原因所致。譬如城鄉之間差距,由于農民出生在農村,是農業戶口,由此喪失許多機會,即使出來打工,也受許多限制,這種境遇主要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僅靠個人努力是無法消除的。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改進來調整。同時,報告也指出,要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來引導生產要素在跨地區合理流動,從而縮小地區之間差距。這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其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影響肯定不會小。
在現代社會中,基本公共服務無所不在,它可以是宏觀的,也可能是微觀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可以是全國性的,也可能是區域性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廣泛性與多樣性,決定了其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多元化體系。而建立這樣一個體系則是其均等化的基礎。比如,北京地鐵及公交票價大幅下降,這就是北京市政府為當地居民提供的一種區域性公共服務,但凡是進入北京的國內外民眾只要乘坐公交都能分享這種成果??梢哉f,這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范例。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應表現為地區之間。就目前中國的情況而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收入及財富擁有的差異很大。這些差異往往是制度、自然條件等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縮小與減少這種差異,應該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內容。比如,在中國西北的一些地方,由于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盡管這些地方的人民也十分希望通過努力改變其生存環境,但往往是力不能及。因此,政府就得采取公共財政的方式,把這些民眾遷移到自然條件好的地方;通過公共財政的方式來造就一些城市,徹底改變其生存狀態,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還有,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也必然會改變國內居民的消費模式及消費傾向。十七大報告特別強調了個人消費需求的重要性,這是適應整個現代經濟發展之潮流的。比如,個人住房消費需求、信用卡消費需求、汽車消費需求等。強調個人消費需求,也表明了政府行業政策的導向。
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這里特別有新意的地方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說,盡管各要素按貢獻參與財富分配,但是由于中國實際情況,特別是不少要素的產權界定不清或國有,從而使勞動參與財富分配的比重過低。因此,十七大報告強調,政府以制度化的方式來提高勞動要素在財富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說,以往企業低成本使用勞動力的方式也得改進了。這種制度規則的改變,會直接增加民眾的收入水平。
十七大報告不僅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而且把它看做是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之國策。因此,優化國土開發格局也是未來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梢哉f,中國近幾年的經濟增長與繁榮完全是建立在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的,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又是以房價快速飚升為主導的。這種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國人的住房福利水平,但它也是以快速消耗國內土地資源為代價的。
比如,2000-2006年深圳每年消耗土地36平方公里。如果以這樣一種速度,那么深圳剩下的200平方公里土地在未來不到5年的時間里就會消耗殆凈。相比之下,香港房地產市場發展了150多年,土地開發僅為總量的22%。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僅發展不到10年,可是不少城市都已經在叫苦:已經沒有土地或開發了。因此,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這種發展模式能否持續,十分令人質疑。而且,過高的房價也讓不少住房消費的民眾成為“房奴”,財富在短時間內聚集或轉移到房地產開發商手上。這顯然與人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的方向不符。
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繁榮、經濟增長成果、經濟增長模式一定要轉到如何來增長全體民眾的經濟生活福利水平上來,一定要轉變到著眼于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上來。因此,十七大報告把優化國土資源開發放在了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高度上。
總之,如何讓中國廣大民眾來分享經濟改革及繁榮的成果,是十七大報告指明的方向,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F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十七大報告的這些亮點變成可操作的具體政策,以便政府來逐一落實。(作者:易憲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