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變了
7年磨煉后回鄉,當上石雕公司老總,培養數百徒弟
1980年代初,大足縣城到寶頂山僅一條碎石路。
那時,劉能風的石雕生意沒有明顯起色,有時一兩月賣不出一個。1985年10月,劉能風給妻子留下兩元錢,背上石雕來到杭州、桂林——“如果掙不到錢,我就不搞石雕了!”
在桂林,劉能風遇到了重慶市城市雕塑辦公室主任袁友河。他發出邀請:“愿不愿到川美做雕塑?”
在川美雕塑工廠,劉能風第一次知道了做雕塑要先用泥巴做坯子、倒模、掏空泥巴,再往里灌材料制作雕塑,他還學會了造型、用光、用色等技巧。
在劉能風的帶動下,大批大足石雕工匠到川美雕塑工廠“進修”,作品也越來越精美。1992年,劉能風回到家鄉參與組建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把石雕藝人組織起來,開發石刻旅游商品。不久,他當上了公司老總。
劉能風先后獲得重慶市民間藝術家、重慶民間工藝大師等多項榮譽稱號,成為一位享譽海內外的“石雕大師”。如今,他的徒弟已達數百人。在大足縣,目前有兩萬多農民拿起了刻刀,每年可以創造上億元收入,有近1/10的家庭靠石雕收入過上了好日子。
大足縣縣委書記江濤自信地說,“在中國,只要是有石雕產品出售的旅游景點,就有大足石刻傳人在那里從事雕刻。”
石雕為媒
原樣復制媚態觀音,昆明世博會引來老外追捧
大足縣旅游局副局長尹愛民說,大足石雕業得益于“世界文化遺產”帶來的人氣。去年,200多萬游客參觀大足石刻,旅游業創造產值8.8億,占了全縣GDP的8%。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大足的石雕產業正不斷提檔升級:石雕的原料有了新品種紫袍玉。一個5寸高的紫袍玉觀音,可以賣上千元,是普通砂石觀音的十倍;石雕的形式,除了傳統的佛像,還有動物、西方人物、現代人物等。越來越多的機關、單位訂購石雕作為裝飾品、公務禮品……
大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姚培華說,大足石雕藝人的作品,是對外宣傳這一不能移動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最好載體。
1999年昆明世博會,劉能風代表重慶送去1∶1原樣復制的大足石刻文殊、普賢、媚態觀音三尊佛像引來廣泛好評。
姚培華透露,今年5月起,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國旅集團主辦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重慶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將用4年時間周游世界巡回展覽,石刻原作復制、現場石雕展示都將是展覽形式之一。
現在,51歲的劉能風有一個心愿:在60歲以前,選擇100件大足、云岡、安岳石刻中的精品原樣復制。他說,期待通過自己的石雕,讓更多的人了解石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