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山寨、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自由歡快的民俗節日,這些鮮明的民族文化符號,如今正成為貴州發展旅游產業的特色資源。貴州將發展旅游業與農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相結合,規劃建設村寨,挖掘民俗文化,開發鄉村旅游,帶動百萬農戶增收致富。
“侗家三寶——侗族大歌、鼓樓、風雨橋,如今成了侗家人的搖錢樹。”在貴州黎平縣肇興第一侗寨,侗民陸新風告訴記者。陸新風家的“露露”旅館有32張床位,全家辦起了旅游業,每年收入超過3萬元。
貴州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民族地區以自然環境、民族文化和山地農業為資源依托,圍繞“消除貧困、保護遺產、促進發展”這個主題,開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活動。2006年編制完成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并投入8億多元進行民族村寨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有關部門制定了鄉村旅舍等級評定等一系列行業標準。目前,貴定音寨、黎平肇興等210家鄉村旅社達到省級標準,全省鄉村旅舍已有近萬張接待床位。
在發展鄉村旅游中,貴州各地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創新鄉村旅游投融資體制和運行機制。平壩縣天龍鎮以“屯堡文化”為資源,吸引投資公司、旅行社合作開發。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將村民房屋、庭院等設施,按其所處位置、觀光價值,折算入股,按率分紅,使全村80%以上的村民成為股東。
2006年,貴州省鄉村接待旅游總人數達1683萬余人次,總收入33.58億元,同比增長55.98%。今年上半年,全省發展鄉村旅游的景區達到3192個。(記者胡躍平、孫海濤、汪志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