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郭麗琴 曹開虎 嚴婷
這些因素包括:不斷大幅走高的油價、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為了刺激經濟,各國過分使用傳統調控工具等
災難漸漸平靜,重建任重道遠,損失初露端倪。日本地震到底損失多少,對世界經濟影響幾何,對此進行量化評估,正成為世界權威機構和專家的重要工作。
兩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此次日本9級地震給這個剛剛經濟有所企穩的國家帶來的損失——最高損失或達2350億美元,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4%。
這是世界銀行昨日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下稱《東亞半年報》)的最新預測,同時指出日本災后重建工作將需要五年左右。
此外,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專欄)等專家也在近日發表言論,評估日本地震經濟損失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除認同上述數據外,均認為此次影響是多方面的,雖然“暫時、有限”,但也可能催化某些拖累經濟復蘇的不利因素。
“災后余震”或為“暫時、有限”
隨著日本地震救災局勢進一步明朗,評估預測日本經濟“災后余震”的聲音也越來越多。總體來說,“暫時”、“有限”的影響,是主流的看法。
昨日上午,林毅夫在北京指出,預計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在1200億至2300億美元之間,相當于日本GDP的2.5%至4%。但是,地震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影響,是短期的。
史蒂芬·羅奇今日在本報發表題為《日本經濟的“災后余震”》一文。文章指出,狹義來看,日本(對全球經濟)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了。畢竟,日本的產值在過去20多年里異常緩慢的增長趨勢,使得日本對更廣泛的世界經濟的增量影響銳減。
他舉例稱,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及中國,無需擔心。日本只占美國出口份額的5%,占中國出口份額的8%。假設最壞的結果發生,日本經濟完全崩潰,這對美國和中國所造成的直接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對兩個國家年增長率的影響不會超過零點幾個百分點。
昨日下午,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在世界銀行《東亞半年報》視頻會上指出,由于地震和海嘯的影響,日本實際GDP增長將會減速,但減速可能是暫時的,2011年下半年隨著重建工作的開展,經濟增速會逐漸回升,雖然現在做出全面評估為時尚早,但日本的歷史經驗表明會加速重建努力,而對東亞發展中經濟體的短期影響可能有限。
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日本地震可能短期內會造成中國出口的下降,但是之后,這種趨勢將會反彈。
從歷史上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貿易放緩僅持續了幾個季度,日本的進口在一年之內完全恢復,出口也回升至震前水平的85%。
或催化全球經濟復蘇不利因素
世界銀行昨日發布的《東亞半年報》稱,日本地震對生產網絡或者供應鏈造成的破壞,尤其是在汽車和電子行業方面,可能會繼續帶來問題。
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則進一步對本報記者指出,日本地震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表現在產業鏈的加工環節。
然而,這些負面影響,在史蒂芬·羅奇看來,只是表面的。他認為,考慮到世界經濟大背景,才剛剛從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和衰退中逐漸恢復起來。地震有可能會如同催化劑一般,加速惡化那些已經存在的,不利于復蘇的因素。
這些因素包括:不斷大幅走高的油價、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為了刺激經濟,各國過分使用傳統調控工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導致進一步調控可能失靈。
“在主要的發達國家里,利率已降至接近零,超額的預算赤字已經變為常態。各國央行已沒有余地再降低利率。”他預測,若貨幣無止境擴張,將導致可怕的通脹,人們不能夠低估全球經濟增長再度出現滑坡的可能性。
維克拉姆·尼赫魯也認同此種看法。他對本報記者指出,日本地震與中東事件互相影響,會持續推高中東地區油價。“主要通過石油產量和市場信心兩方面施加影響。”他說。
維克拉姆·尼赫魯認為,目前,一方面,日本地震短期內由于大宗商品交易量下降,可能會降低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但是如果日本核電站事件影響進一步擴散,使得大家降低核電發展速度,可能會增加傳統能源需求量,從而在中長期,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中國部分行業存在替代機會
作為日本鄰國及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在此次日本地震中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部分行業或許存在替代機會。
“海螺去年在日本的出口量為20余萬噸,今年會適度增加,具體份額根據市場情況來定。”海螺水泥(600585.SH)董秘處一位女士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日本地震的災后重建會帶來水泥市場格局的微變,對于產能釋放將起到一定作用。
建材只是受影響的產業之一。根據第一創業證券的分析,日本地震將對中國汽車、新能源、電子元器件、玻璃基板、鋼鐵、化工、醫藥、農林牧漁以及有色金屬等九大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此次地震重災區為日本東北地區,經濟規模約占日本全國的8%。地震對當地居民生活、企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重災區主要產業為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半導體、核電等。
從商業角度而言,日本地震導致相關企業的暫時停產,給日本國內其他企業,及其他國家企業提供了機會。
“由于日本鋼企受到地震影響,據我了解,國內已經有一些汽車廠商正在尋找新的上游客戶,以避免原料跟不上。”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昨天告訴本報,“中國每年從日本進口600多萬噸鋼材,主要是硅鋼、高端汽車板材等。”
該官員認為,日本地震將影響其鋼鐵產能約2600萬噸,其中影響今年的產量約占日本總產量的10%~15%。同時,由于日本鋼結構的特殊性,她不看好中國鋼鐵企業對日本的出口機會。
中日問題資深研究專家、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陳建安也不太看好建材對日本的出口,因為日本建筑行業技術領先,為水泥和鋼材凈出口行業,中國本土企業出口比較難。機械方面,日本也將主要進口在中國國內生產的日資產品。
不過他看好農產品、煤炭的出口。由于日本東北地區農產品生產受重創,有利于中國農產品出口。同是,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認為,日本作為蝦夷扇貝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本次地震及海嘯嚴重影響其北海道、青森縣、宮城縣和巖手縣四地的蝦夷扇貝生產,勢必造成國際市場的供給緊張和價格提升。
核電是此次日本地震受到關注最大的行業。陳建安認為,日本核電站受損,火力發電可能會有所替代,日本會增加從中國的動力煤進口。
核泄漏影響的不只是煤炭,新能源的結構可能發生較大變化。英利集團宣傳部經理梁田告訴本報,日本核危機將促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今后發展的重點將轉向光伏、風能等尚未完全成熟但較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