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剛才兩位都講到,這次機構改革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一種服務型政府,要解決像職能交叉、多頭管理這樣的問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這次改革實際上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的關注。我們來看境外媒體對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評價。
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文章認為,中國政府機構改革能夠提高能效,而且有可能產生全球影響;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認為,此次機構改革將有助于中國政府更好地應對能源領域問題、加強環保并有利于金融改革;
澳大利亞最大的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刊登文章說,大部門體制的出現將有利于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是中國向建設現代化國家邁出的新步伐。
此外,德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國的主流媒體也對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予以了重點關注。
主持人:
在這次機構改革當中,五個新組建的部十分引人注目,我們看新組建的五個部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那么這些部門的歷史脈絡以及最新的變化是什么?它們可能給我們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實質性的影響呢?在接下來的節目當中,我們將針對五個部門進行逐一的梳理。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工業和信息化部。那么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工業信息化部的一個組成。我們看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工業行業管理有關職能和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核電以外的管理職責和信息產業部和國家信息化辦公室的職責被整合到這個部門當中,而煙草專賣局也歸這個部管。那么下面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組成部門的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組建新中國的工業部,新的工業部包括了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中央人民政府食品部;中央人民政府紡織部。
隨后,以這五個部為基礎,不斷的成立新的工業部,從電力、煤炭到石油、化工;從機械到冶金;從輕工到材料,新成立的各個行業的工業部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工業領域。
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眾多的工業部門,根據不同時期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或撤并;或新建;或重組,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拉開大幕,為順應改革的需要,1982年,國務院開始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機構改革,調整了國務院各部、委和直屬機關、辦事機構的設置。其中一些行業工業部被撤并。
而為了適應不同的改革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需要,從1982年到2003年國務院先后進行了5次機構改革。原有的各個工業部或逐漸轉制為公司,或者撤銷并入其他部門,到2003年第五次機構改革之后,國務院已沒有專門的以工業命名的機構。
如果說工業部的變遷從某個方面反映出了新中國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的變革,像一本厚厚的歷史,那么,信息產業部則可以說代表的是新興的科技,才剛剛走過十個年頭。1998年3月,為了適應快速到來的信息時代的要求,在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信息產業部。主管全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通信業和軟件業,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的進程。
這次并入工業和信息產業部的國家煙草專賣局,是主管全國煙草行業的職能機構,既是行政管理部門,也是監督、執法部門。成立于1984年1月。經過這十幾年的體制改革,國家煙草專賣局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已經逐步實現了政企分開。
主持人:
通過剛才的短片,我們看到從建國以后,我們工業部門整個的演變過程,我想不要說普通老百姓了,可能現在年輕人都未必對演變了解得如此詳細。確實,那么為什么在當初我們設立工業部門的時候會把工業部門劃分得如此之細,比如說我們還有食品工業部門等等,為什么會設計得這么細呢?
吳院長: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征就是這樣的,對于工業、企業,由政府直接管理,這樣這種體制實際上是從上個世紀20、3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個思路。列寧當年在講制高點,所謂的制高點就是政府要直接管理和控制這個企業和工業活動,在這樣的一個思路下,不是我們一個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在80年代以前都是這樣的一個趨勢,都是實行國家的所有制和政府對經濟的管制、控制整個經濟工業的活動。
主持人:
如果我們把現在的工業化信息化部看作是一個大波濤,我們可以把當初設的這些部是子部、甚至是孫子部,管了一道工業領域的每一個行業或者是企業生產的每一個領域當中去?
馬校長:
對,歷史上,特別是解放初到8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這一段時間里頭的我們的工業部數量至多,確實也是非常驚人的。每一個工業部,實際上都是針對一個產品,一個行業的。
主持人:
我們可以不可以這樣判斷,像我們這樣的工業部門分得越細,說明我們管得越細,對經濟干預的程度越大。
馬校長:
對,那就是計劃經濟的一種特點了。政企不分、政企合一。當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原來的工業部門,顯然不能適應新的市場條件了,因為原來的工業部門都是直接管產品、管紡織,管煤炭、管機械,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企業它越來越多地需要經營自主權,需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主體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原來的這些工業部門繼續行使管理職權,繼續控制產供銷,工質人才物的話,一定會組織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也就是由眾多的工業部門最后整合為單一的或者是大的工業部門的這么一個過程。
主持人:
兩位能不能簡單地給我們分析一下,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或者是改革開放之后的市場環境下,這樣管得過細、分得過多,會造成什么樣的不足呢?
吳院長:
溫家寶總理在2004年曾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對行政體制改革的問題,他說形成一個萬馬奔騰,一馬當道的局面,那么也就是說,如果行政體制不改革,那么你就可能會成為一馬當道。阻礙了整個市場和社會的發展。所以說這一馬,政府這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它所起到的這種作用,就是你不改,你的弊端就會越來越多,出現的問題,阻礙這種社會主體的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
主持人:
下面我們繼續來談這樣一個新部門的組成,會給我們這方面的管理和百姓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首先我們還是做一個名詞解釋,工業和信息化部,從字面上看,一方面是傳統工業,剛才您講的新興工業的信息化,為什么把它們兩個合并在一起呢?
馬校長:
在新興工業化道路過程中,工業化和信息化是相互融合和相互影響的,而且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的工業之間也要不斷地結合,不斷地改造升級,最終把我們的工業由大變強。所以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成立應該說在探索工業化信息化的融合,探索這種高新技術和現在傳統的工業之間的改造和結合方面,應該說邁出了很大的一步。它等于把這方面的職能整合在一起,目的是要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
吳院長:
我們現在在工業化過程當中,很多問題呢,實際上比如說傳統工業暴露出來的高耗能的問題,污染的問題,像這些問題呢,它都需要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比如說我們的鋼鐵工業,那么呢,很高的,同時它也有對環境的污染這些,通過信息技術的嵌入進去,改造這種傳統工業,使得我們在這方面有一套監測系統,有一套能夠在各個方面,它的各個環節方面,實際上新興技術都能夠發揮一點作用,這就把傳統工業能夠更好地通過這種改造,實現新興工業化道路。
馬校長:
當然工業和信息化不是一個簡單的對信息產業或者企業的一種微觀的直接管理,它這次強調的新組建的工業與信息化部,它的主要職能在于規劃、制訂信息工業方面的產業政策,同時制訂相關的標準。
主持人:
這就是這個部門的一個定位。
馬校長:
對,這個部門的制訂標準。然后監測運行的情況,工業發展運行的情況,同時維護國家的這種信息安全,因為它把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的職能也調整到了新的部里頭,所以它的職能還不僅僅是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工業部門,具體的指揮企業的產供銷、人財物,它還是負責規劃,制訂政策,制訂標準,然后監控,同時維護一個整體的信息、產業安全的問題。
主持人:
剛才兩位專家講到的是我們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它組成的理念和它的職能,那么這是對于我們部門管理來講,對于政府服務來講。那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講,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會跟我們的生活發生什么樣的關系?我們給兩位嘉賓準備了個題板,您可以把認為的關鍵詞寫在上頭,然后給我們解讀一下。
好,我們首先來看吳院長的,吳院長寫的是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為什么這么部門的組建會給我們帶來這樣的益處呢?
吳院長:
這主要是一個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資源、能源和工業化過程當中的利用,這樣的話能夠推進我們的綠色制造、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這樣才能實現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主持人:
馬校長,企業辦事更方便,為什么這兩個部門合并之后企業辦事會更方便呢?
馬校長:
因為過去工業管理部門,包括信息產業的管理部門,剛才我們說不只一家,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產業部,同時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都在管,所以對企業而言,可能辦一件事兒要跑三個部門或者是兩個部門,但是這樣一合并,把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發改委的一部分職能、國防科工委的一部分職能以及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的一部分職能全部整合在一起之后,對企業而言,比如說你是手機生產企業,你辦理相關的牌照審批手續的時候跑一個部門就可以了,所以對企業而言是辦事更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