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2
合格憑證由誰發?
肉菜市場檔主多提供不了有說服力的檢驗合格證明
廣州市食安辦今年的1號食品安全預警提醒市民,購買豆角要查看檢驗合格證明。但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多家肉菜市場的蔬菜檔口都未能提供相關單證。在惠福市場的蔬菜檔口,記者問蔬菜的產地,檔主表示,是跟農戶直接拿貨的,沒有從批發市場進貨。而至于單證,檔主稱:“拿貨的時候對方給了一張紙,寫著數量多少,不過早被我扔了。”
在一些市場,記者看到較為正規的單證,寫著菜名、數量、商品產地、質量情況等內容,但都是手寫的,而且產地只寫批發市場的名字,并沒有真正體現產地。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單證都是市場自己手寫的。
有市民也提出疑問:這樣的單證難以信服,檢驗合格證明就應該是政府有關部門來發證,怎么可以讓市場發呢?
疑問3
儀器何不高級點?
高精檢測成本高耗時長難以大規模使用
有市民認為,市場的自檢是靠商家的自覺,有關部門應該對農產品進行嚴密監控。
工商部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工商部門都有不定期對市場上流通的農產品進行檢測,一旦驗出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會將樣品送往權威機構進一步檢測,以確定哪種農藥超標,但工商檢測對于具體哪個項目、哪種農藥超標則無法檢測。
對于一些市民“為何不全面采用大型儀器,而是用速測先檢測”的問題,有關人士表示,用大型儀器的時間成本比較高,檢測一個樣品動輒要幾個小時,有的還要等到隔日才能有結果,不適用于趕著上市的新鮮農產品。“現在全面檢測一個樣品,要做完48個指標,不仔細檢測做不出來。”
策劃/陳穗華、李婧、蘇婉波
記者林曉麗、劉幸、葉卡斯、全杰通訊員穗食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