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者日前宣布,他們在河北省赤城縣土城子組地層發現了極為珍貴的恐爪龍類足跡,并將之命名為中國猛龍足跡(Menglongipus sinensis ichnogen. et ichnosp. nov.)新屬新種。據悉,這批足跡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恐爪龍類足跡,也是迄今最小的恐爪龍類足跡。在本月出版的《古生物學報》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邢立達與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杰瑞德D.哈里斯等學者,聯合撰文描述了中國猛龍足跡標本。
中國猛龍足跡發現于赤城縣鳳凰山一帶,這里有多處恐龍足跡化石點。當地百姓祖祖輩輩相傳著“這里風水好,是鳳凰落腳的地方”、“在東邊的山坡上親眼看見了鳳凰的腳印”。2001年2月,赤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書記孫登海在落鳳坡的山坡上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國際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館長東洋一等專家先后多次前往考察。
2008~2009年,中美學者連同孫登海等人多次前往考察。在一次考察臨近收隊時,隊員意外在山腰上發現了4個連續的小足跡,長僅約6厘米,并且,這批小足跡只有兩根趾頭。
恐爪龍類恐龍包括伶盜龍類與傷齒龍類,前者最著名的要屬《侏羅紀公園》中那群兇猛的掠食者,后者則屬于最聰明的恐龍物種。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在行走時并不與地面接觸,于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
由于這批足跡發現于含礫粗砂巖為主的地面上,所以足跡不是很明顯。研究團隊先用非接觸式機構光三維掃描儀對足跡化石進行掃描,并開發了國內首個恐龍足跡圖片處理軟件,使得足跡的輪廓、深淺一覽無遺。經過詳細研究,學者們最終將足跡定為新屬種——中國猛龍足跡。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發現還為“恐龍演化為鳥”這個備受矚目的研究課題提供了佐證。恐爪龍類所屬的近鳥類則被視為與鳥類親緣關系最近的恐龍類群,它們應是馳龍科、恐爪龍類、鳥類的最近的共同祖先。艾倫·透納等人2007年發表在Science的文章認為,近鳥類的祖先不能滑翔或飛行,而且體重應該非常小,身長大約65厘米,體重介于600到700克之間。此次發現的中國猛龍足跡可推斷其體長約為65厘米,發現在距今1.3億~1.4億年的侏羅紀—白堊紀界線里。這不但非常接近于透納提出的基干近鳥類的體型,而且也表示恐爪龍類早在義縣組(距今1.2億年)的小盜龍之前便出現在該地區。小小的足跡把一類恐龍的生存年代一下子提前了2000萬年。
恐龍足跡學作為恐龍研究的一個新分支,是由恐龍腳丫兒“踏”出來的,它有著骨骼化石無法替代的作用。化石保存了恐龍生前身后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足跡保存的卻是恐龍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不僅能反映恐龍日常的生活習性、行為方式,還能解釋恐龍與其環境的關系,這些都是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寶貴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