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面向全國860萬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正式向媒體發布。這份長達60頁的《行為規范》在經過了6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后,終于分門別類的明確了醫師、護士、管理人員等所有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
不能倒賣號源 不能過度醫療
“不能倒賣號源;不能過度醫療;不能收取患者財物;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將與工資掛鉤。”有關人士認為,《行為規范》的出臺將對和諧醫患關系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有人擔心,如此細化的規范如何落地?
16K大小,60頁內容,其間還有不少配圖和醫學解釋,但是衛生部政法司副司長趙寧介紹說,這本薄薄的《行為規范》分為十章、六十條,覆蓋了所有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
趙寧:管理人員、醫師、護士、藥學技術人員、醫技人員及在醫療機構從業的其他人員。此外,經注冊在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從業的鄉村醫生也適用于《行為規范》。
《規范》規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應廉潔自律,不能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不能倒賣號源。醫師不能過度醫療,應耐心與患者溝通。
內部監管與患者評價并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規范出臺之后,如何自律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此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各醫療機構會按照《規范》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
趙明鋼:除了組織學習培訓外,醫療機構將《規范》的督導檢查分解到相關職能處室,由職能處室督促各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并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評估,而且要把《規范》的執行情況與醫師、護士和其他從業人員的年終考核、晉升、獎懲、績效工資緊密聯系起來,記入個人考核檔案。
趙明鋼同時表示,對于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的評估標準必須客觀、公正,除了內部監管,患者的評價同樣重要。
趙明鋼:大家可能注意到內地醫療機構都有意見箱或者行風建議箱,我們會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既有行政機構組織的,也有醫療機構組織的,也有我們委托的第三方進行的患者滿意度調查。患者滿意度調查是有效的評估方式和手段,評估結果是并重的。
細化相關法規 提高執行力
《規范》明確了相應的懲處措施,同時要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既要遵守其中的行為規范,又要遵守與職業相對應的分類行為規范。不過,衛生部是不具備立法權的,缺少了法律效應的規范條文,怎么樣才能保障落實到位?
衛生部糾風辦副主任李林康坦承,衛生部沒有權限在文件中對于處罰措施作出具體規定,但《行為規范》在制定過程中已經整合、細化了醫療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執行力。
李林康:如果有違反這些規定的行為,可以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同時考慮到,目前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實行聘任制,醫療機構對其有一定的處分權限,另一方面《行為規范》也原則性地援引了相關法律法規、黨紀條規,對違反《規范》的從業人員給予相應的處分,保證有效落實。
醫患關系:“兩好才能搭一好”
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門急診達到63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到醫院5次。相對其他從業人員,醫師有更多的時間獨自面對病人。在“醫師行為規范”的首頁有句額外的注解,“從業于醫,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自應具備更高的道德標準。” 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謝啟麟說,維系和諧的醫患關系,醫德醫風的提高尤為必要。
謝啟麟:我們要做監督和評估,下一步也會繼續加強,比如說對某項醫療技術適用是否合理,我們會進行評估評價。當然我們也希望制定一些行業內部的測評,甚至很多專家提出來是否醫生也做“黑名單”,我們正在考慮。
由于不斷出現針對醫務人員的刑事暴力犯罪,有人認為現在的醫患是“針尖對麥芒”,但是趙明鋼卻強調說,確實有極個別的醫務人員在服務上有不足的地方,但這不能代表目前的醫患關系,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服務質量需要提升,但是權利也必須得到保護。醫患之間,最形象的處理方式就是那句東北方言“兩好才能搭一好”。
出臺《行為規范》不是最終目的,它是實現目的的一個方式和手段。最終目的是希望醫療服務更加規范、更加科學、更加人文、更加溫馨、更加便捷,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我們確實希望《行為規范》的出臺能夠進一步的和諧醫患關系,能夠更好地讓人民群眾享受到醫改的成果、醫療技術進步的成果。(記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