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5年前,僅有19%的人接受抗病毒治療這一正確的治療方式,高達73%的受調查者采用中成藥及保肝降酶藥物
○截至2008年,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與《指南》發布前比較,增長了一倍多
○專家: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基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
根據199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調查數據,我國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最新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學數據表明,我國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已從1.2億降至0.93億,我國已由一個乙肝的“高流行地區”降低到了“中流行地區”水平。值我國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5周年之際,專家提醒,乙肝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基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
乙肝病毒感染率明顯下降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介紹說,從1992年開始,我國實行對新生兒乙肝疫苗計劃免疫管理和乙肝健康教育,乙肝病毒感染率明顯下降。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學數據表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由1992年的9.75% 降至2006年的7.18%,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從1.2億降至0.93億,減少了三千萬例,從而使我國由一個乙肝的“高流行地區”降低到了“中流行地區”水平。莊輝介紹說,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已降低到0.96%,提前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乙肝控制目標。
抗病毒治療已深入人心
雖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在過去幾年中有了顯著下降,但是根據衛生部發布的數據,我國當前仍然有兩千萬例慢性乙肝患者。
5年前,中國乙肝治療的規范化尚存在很大問題。一份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于2005年6月公布的《中國肝炎的流行現狀及其相關問題分析報告》顯示,僅有19%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高達73%的受調查者采用中成藥及保肝降酶藥物治療。
于2005年12月頒布的《指南》首次明確指出乙肝的治療目標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疾病進展”,第一次凸顯了乙肝抗病毒治療在乙肝治療中的基石地位。截至2008年,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與《指南》發布前比較,增長了一倍多。
廣州中山三院肝病醫院院長高志良教授介紹說:“雖然抗病毒治療目前還不能徹底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長期抑制病毒復制,但是它減緩了疾病進展,因此重型乙肝患者,以及由慢性乙肝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人肯定是減少了。”有數據顯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治療 3~7年后,幾乎100%患者的乙肝病毒載量降到不可測水平。肝臟組織學方面,96%的患者肝臟炎癥明顯減輕,88%的患者肝纖維化明顯減退,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纖維化都有所改善。
一開始就應選對藥
高志良介紹,中國乙肝的口服抗病毒治療可以追溯到12年前。中國第一個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藥物拉米夫定正式應用于乙肝治療,拉開了中國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的序幕。然而,病毒變異和耐藥的出現讓很多醫生一度對抗病毒治療產生了困惑,讓很多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產生了質疑,導致當時一些該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沒有及時治療,該繼續接受口服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卻因此停藥。抗病毒治療尚無法清除病毒,意味著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但是如何避免和減少長期治療帶來的病毒的變異和耐藥性呢?
高志良表示,由于現有的治療手段還未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長期抑制病毒,使病情得以穩定控制,并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進展。有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初治患者接受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治療6年后,累計耐藥發生率僅為1.2%。(記者馮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