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從醫學上來說,并沒有“網癮”這種疾病。但在很多中國家長心目中,孩子如癡如狂地泡在網上,成績下降,就是一個家庭最為頭疼的病痛。
6月8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國3.84億網民中,未成年人約占1/3,未成年人已成為中國網民的最大群體。與此同時,互聯網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越來越大。
暑假臨近,不少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深陷網吧、沉迷于電子游戲而不能自拔。一項調查顯示,43%的家長認為軍訓、行走等身體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對“治療網癮”有效。一位單親媽媽曾致電本報記者,哭訴她含辛茹苦撫養兒子,但兒子“染上網癮”,又不得不借錢將兒子送入各種戒網癮中心去“試試”的歷程。
“其實孩子上網成癮與家庭內部狀況密切相關。”北京大學博士趙春梅說,大部分孩子在成為“網癮少年”之前,就存在一定的焦慮和痛苦,或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也就是說,家庭氛圍、親子關系不好,很容易導致孩子迷戀網絡,尋求某種解脫。
這個結論是趙春梅以“青少年電子游戲成癮的家庭因素研究”為題,在北京市的中學中展開問卷調查,通過553份有效問卷和對15個家庭的深度訪談得出的。她將研究5年的結果寫入《窗邊的孩子》一書,試圖讓家長們思考,“孩子對網絡如此投入,也許恰恰是因為他在家庭中缺失了什么。”
“網癮”之罪魁未必是網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曾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近200名家長中,超過80%的家長不支持孩子上網;近半數的家長認為,網絡就是造成孩子“網癮”的原因。
一些家長情急之下,甚至用拔網線、砸電腦等方式阻止孩子與網絡接觸,結果卻發現,“網絡就像罪惡的魔鬼,把孩子吸引進去”。而屏幕上打打殺殺的畫面,血腥暴力的場景,更讓家長們不寒而栗。
趙春梅曾專門考察過家庭因素與孩子玩游戲的暴力程度的關系。數據顯示,父母沖突、親子關系和父母教養方式等對孩子玩游戲的影響非常明顯。父母沖突性質越嚴重,孩子的情緒安全越差,不僅容易游戲成癮,所玩游戲的暴力程度也越高。同時,孩子感知到的親子關系越差,也越容易游戲成癮。而且,家長懲罰得越嚴厲,孩子所玩游戲的暴力程度也越高。
在訪問中,趙春梅曾經接觸過一個家庭經常發生沖突的女孩,這個女孩雖然沒有上網“成癮”,但她孤獨、自閉,一有錢就去買各種各樣的筆——其實已經形成一種強迫癥。
“這種有心理障礙的孩子,更容易產生上網成癮傾向。”專門從事網癮治療的心理醫生許雷霆告訴記者,他接觸、治療的孩子,幾乎全部是先存在心理問題,然后才沉迷于網絡的。
“以前說看電視害孩子,后來說是錄像廳害孩子,再后來說游戲機室害人……其實每個階段,孩子內心隱藏的問題,都由一個‘替罪羊’表現。現在網絡成為最新的平臺,問題的根源還在家庭上。”趙春梅說,多數家長察覺不到家庭關系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只有等孩子學習成績下滑,或不愿上學時,才意識到情況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