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紅英展示自己保存的丈夫所使用針劑的包裝盒。
核心提示
伍紅英是第一位對江西博雅免疫球蛋白產生懷疑的死者家屬。
5月27日下午,伍紅英目睹了丈夫輸液治療時死亡的過程。當靜注第三支免疫球蛋白時,丈夫臉色煞白,呼吸急促,心跳驟停。醫生的解釋是,“癌癥病人隨時會猝死。”伍紅英搖搖頭,悲痛交加,當即決定對丈夫遺體尸檢,并提出封存藥品的請求。很快,院方發現,接連發生的6例猝死案例驚人類似,皆可能因注射免疫球蛋白引起。
國家藥監局下令召回江西博雅球蛋白的同時,迅速展開調查,調查涉及了生產,銷售,運輸,儲藏及臨床使用的所有過程。
回憶
輸第三支免疫球蛋白時猝死
萬國明死了。
萬國明因化療手腳麻木,被診斷為“格林利巴癥”,神經科醫生開出幾種藥物,配合“免疫球蛋白”對病人靜脈滴注。
妻子伍紅英守在他身邊。
5月27日17時許,注射開始,萬國明仍談笑風生,并和妹妹通過電話,其妹描述他“聲音洪亮,精神很好”。19時起,開始輸入免疫球蛋白,輸入第三支時,萬國明突然臉色煞白,緩緩說自己“胃疼,肚子疼”。
伍紅英立即叫來值班醫生。拿聽診器檢查心跳后,值班醫生馬上開始按壓心臟實施搶救。
剛畢業的兒子得知消息,從家里飛奔醫院。“晚上8點多,接到了媽媽的電話。跑到醫院,看到醫生正在給爸爸按壓心臟,醫生讓我幫忙安上氧氣罩,由于管子連接不到,我安了幾次都掉了。”
兩小時前,兒子還在與父親聊天,父親讓他回家休息。“最后一句話是喊肚子疼,然后翻著眼說不出話。”伍紅英說。“大約晚上8點50分感到不舒服,前后時間不到5分鐘。”隨后,主治醫師趕到,于21時20分宣布病人死亡。當時,免疫球蛋白仍在滴注。
血液科一名李姓主任對家屬解釋,“癌癥病人隨時可能猝死。”
伍紅英質疑,死者身上出現紫癜,輸液的時候猝死,不合乎道理。很快,家屬們在悲痛中對注射的免疫球蛋白產生懷疑,要求立即封存輸液藥品,得到院方許可。但家屬隨即提出的提取死者病例的要求遭到拒絕,家屬當晚決定要驗尸。
萬國明去世時49歲,半年前被診斷為淋巴瘤,開始治療在上海,花費達數十萬,親朋負債傾囊相助。
5月,怕拖累親人的萬國明要求在南昌本地治病,選擇了離家最近的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5月6日化療后,萬國明出現身體麻木的化療反應,醫院在5月8日至10日對其連用3天免疫球蛋白。“當時確實有效,神經麻木的癥狀緩解了。”5月27日再次出現麻木狀態,醫生建議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一次6支。
驚心
用過該藥的7個病人死亡6個
在二附院,輸液后離奇猝死的案例共有6個人。萬國明是第五個。這6例案例中,病人家屬都否認醫院肯定的死亡前“病危”的可能性。
伍紅英在丈夫死亡當天要求封存病歷未果,于28日從醫生手中搶回來的復印病歷中,死者家屬懷疑有幾頁系偽造。
當天,伍紅英得知了第六例因免疫球蛋白離奇死亡的案例。“死者是女性,打完藥后上廁所的時候呼吸驟停,這更加肯定了我們最初的猜想,我愛人原本好好的,絕不是正常死亡。”
伍紅英是唯一一個將丈夫遺體送去尸檢的家屬,“大概10天左右就會出尸檢結果”。
伍紅英為此保留了一個當時使用的免疫球蛋白藥品包裝盒,為江西博雅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5%2.5g50ml的靜注用人免疫球蛋白(PH4)(液體),批號為20070514,生產日期為2007年7月4日。
院方對伍紅英表示,“由于第六例癥狀輕的病人發生猝死,于是將6位注射過免疫球蛋白死亡的事件聯系在一起,進行上報。”院方曾透露,曾有7人用過該藥,已經死亡6個。由于最后一名患者病癥較輕,死亡突然。6位病人生前都用過江西博雅生物制藥公司所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死亡癥狀類似,是呼吸、心跳驟停。于是,醫院判斷,連續6名病人的死亡,可能與該藥有關聯。
江西博雅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江西各大醫院正常使用多年,國內亦無不良報告,于是懷疑的焦點集中到這些批次為20070514的藥品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江西省公安廳、江西省衛生廳聯合派遣的調查組,在事件發生后,分別在南昌第二附屬醫院和博雅公司進行調查。
調查
致命藥品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
6月3日,國家藥監局局長邵明立抵達南昌。國家藥監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初步檢測結果,“部分樣品存在異常”。
伍紅英稱,當時被封存的直接導致其老公死亡的“第三支免疫球蛋白”還在醫院,應該拿去化驗。但院方未對其作出任何答復。
記者將家屬死亡病歷癥狀描述送至南昌某醫院,一名內科專家表示,造成死亡的原因沒有定論前,只能揣度。“藥物的作用機制致使出現心臟和呼吸驟停,是靜注藥物抑制了呼吸系統、胃疼的癥狀直至嚴重的過敏反應。此外,照家屬的描述,死者出現‘紫癜’,應是血小板減少的癥狀,靜注藥品污染,導致突發性凝血癥產生。”
該醫生指出,“免疫球蛋白有著嚴格的儲藏要求,要在2℃~8℃避光的環境下保存和運輸,稍有不當就可導致藥品變質。”其認為,萬國明進行尸檢的結果,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可以同藥品檢測結果相對證,得到最準確的答案。
6月6日,撫州市贛東大道,江西博雅藥廠。它緊臨原料庫“撫州血站”,如今藥廠生產運行情況正常,但大門緊閉,管制森嚴。
江西博雅是國家衛生部血液制品定點生產單位,國內血液制品行業大中型企業,主要產品為人血白蛋白、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
事件發生后,博雅公司認為面臨公共關系危機,任命該廠銷售部門負責人朱伯俊為媒體發言人,此前,朱伯俊曾對外宣稱,對該廠產品有信心,“為何出事的只有一家醫院用的藥?”他們也很期待調查結果。
業內人士認為,在苛刻的藥檢程序管理下,藥品問題很可能出在流通環節。“出廠日期和使用日期間隔近一年”成為調查重點。
一名當地醫藥公司業務員透露,“在江西免疫球蛋白相對好買多了,因為省內有大型生產企業。在外省一些地方,為得免疫球蛋白針劑,很多人跨省治療或購買,因為嚴格的出產監測管理制度限制了其產量,但它的需求量相當大,所以某些經銷商會囤貨加價。”由于免疫球蛋白儲存要求嚴格,流通環節多,時間過長,可能會影響藥品的保質系數。
結果
謎底可能在一周之內揭開
6月5日,調查工作緊張進行。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保安,不時要將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們請走,因為該局對外發言的辦公室“現在人都不在”。
撫州市藥監局實驗室承擔了檢測博雅庫存藥品的任務,初步結果表明,庫存藥品還沒檢測到異常。6月4日,調查組在博雅工廠內庫存的20支樣品中抽取了9支,分別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實驗,“小白鼠很安全”。
調查覆蓋整個生產流通及醫院對藥品儲存及使用的所有環節。專家組成員收集了20070514批號產品所有檢驗和包裝過程的資料。從博雅進貨的所有經銷商,都已被列入調查范圍。
對醫院方面,伍紅英回憶,“當天下午在注射球蛋白時,為確保其藥效,藥品確實是分支拿來的,打完一支,護士迅速去取藥來換,來之前是冷藏保存的。”
6月5日,調查組南昌當地工作人員傳出信息,從接藥起,二附院對此批藥品的冷藏環境一直控制在7℃以下。
6月6日,顏江瑛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調查組最新準確數字,并在言語中透露出一絲端倪。“江西博雅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這批藥品,總共銷售9575瓶,已經使用2979瓶,用于檢驗349瓶,召回和封存6247瓶,所有問題藥品已查實下落,得到控制。”
她認為,2007年廣東佰億藥業有限公司因違規生產,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出現不良事件,和此事相比,雖然都涉及靜注人用免疫球蛋白藥品,但“原因有所不同”。藥品是同一種,但“兩個事件不好相提并論”。
這正符合江西博雅廠方代表所言,“我們對藥品的質量有信心。”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從5月29日開始每天24小時進行藥品樣品檢測工作,“藥品檢測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僅要做物理、化學、生化檢測,包括動物實驗,要涉及很多的方案,拿出最后的科學證據。所以我們正在等待最終的檢測結果。”顏江瑛說。
記者連線北京中檢所工作人員,其稱,最后的結果可能在一周內公布。(晚報記者 馬靜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