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財政部:加強金融企業國資管理 尚福林對資本市場改革提3點要求 -公務員報名火爆 熱門職位供需比達48:1 "十一五"職教投入100億 -武漢和長株潭城市圈有望成新綜改試驗區 武漢打造中部金融中心 -中國神華A股連跌6天 回歸A股路演開始 中石油沖擊全球市值第一 -7.5010!人民幣創年內第61個新高 特種存款上劃 千億份額或攤分 -證監會:未暫停內地房地產企業A股IPO 首批金融期貨會員名單出爐 -滬指低開于5660點 A股進入風險釋放期 震蕩調整將成近期主基調 -中國農村人口為7.37億 占總人口56% 紡織業勞動力3倍于周邊國家 -反洗錢法實施后首例洗錢罪案宣判 入股斂財成賄賂犯罪新動向 -中國將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企業退休人員月養老金增90元
南京基本醫保新政實施“三降一增” 職工從中受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記者昨天從南京市勞動部門獲悉,從10月1日起,南京市實施新的醫保政策,約70萬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職工從中受益,相關就診費用可以參照新標準報銷了。為此,市醫保統籌基金每年將多支付8000萬至1億元。新政策可概括為“三降一增”:

一降:門診慢性病起付標準普降200元

醫保參保人員如果患上高血壓等“門診慢性病”,原來看病需自付1200元后,方可享受醫保慢性病補貼,這1200元被參保人員稱為“起付標準”或“起付線”。新政策降低了起付線:在職人員由1200元降至1000元;退休人員由1000元降至800元;7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由800元降至600元;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降得較多,由800元降至300元。這樣,參保人員可提前享受醫保對慢性病費用的報銷。

二降:一二級醫院住院起付標準降低

這項政策主要是鼓勵參保人員到二級及以下醫院看病。據介紹,目前,南京市三級醫院人滿為患,有的三級醫院的病區,連走廊上都架起病床,病床利用率超過100%。而二級及以下醫院病床利用率只在50%左右,醫療資源大量閑置。新政策規定,參保人員到二級及以下醫院住院的,起付標準為:首次在二級醫院住院的,起付標準由750元降至650元;在一級醫院住院的,起付標準由500元降至400元。參保人員在一個自然年度內多次住院的,起付標準逐次降低30%,但最低不得低于150元(原規定不得低于300元)。

三降:一二級醫院住院自付比例降低

這項政策也是鼓勵參保人員在二級及以下醫院住院看病。新政策具體規定為:參保人員在二級定點醫院住院費用的個人自付比例,由起付標準1萬元、1萬元以上至2萬元、2萬元以上至4萬元的12%、10%、6%,分別降至10%、8%、4%;在一級醫院住院費用的個人自付比例,也由原來的10%、8%、4%降低2個百分點,分別為8%、6%、2%。

一增:退休人員賬戶年劃賬最低600元

退休人員賬戶里的錢,是按上年度月平均養老金5.4%劃入的,以支付其日常門診費用。但有部分人退休較早,退休工資較低,按養老金比例劃入賬戶的金額較少。新政策規定:退休人員年劃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不得低于600元,低于600元部分由市醫保基金補足;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年劃入賬戶的金額不得低于720元;建國前工作的老工人年劃入賬戶的金額不得低于840元。低于以上標準部分由市醫保基金補足。(王衛庭)

來源: 揚子晚報

相關文章:
上海兒童醫保報銷擴容 新增加部分住院門診用藥
北京:醫保轉賬自愿辦理 存折轉卡后要繳利息稅
陳竺:醫改部門將實現信息共享 醫保力爭實現全覆蓋
廣東六市率先啟動全民醫保 09年將覆蓋全省
長沙城鎮居民醫保啟動 最多交225元最高報7萬
勞動保障部修訂醫保藥品目錄 保障參保兒童基本需求
勞保部修訂醫保藥品目錄 醫保兒童用藥新添36種
勞保部:36種兒童用藥列入醫保 其中2/3為中藥
福建出臺城鎮居民醫保意見 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湖南規定血吸蟲患者將享受醫保 疫水水域游泳最高罰500
圖片新聞:
“嫦娥一號”最后定于24日18時5分發射 各項工作準備就緒
北京首現“養老房屋銀行” 租房入住養老院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共十七大報告解讀/ 聚焦十七大/ 十七大前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 直擊中國各地房價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