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日電 在北京某小學二年級讀書的小寶在學習、做事、玩的時候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粗心大意、常丟東西、經常打擾別人,而且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學習出現障礙、成績明顯下降。經醫生診斷,他得了多動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權威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的學齡兒童中的這種病發病率約達百分之五,約有患兒一千五百到一千九百萬左右。為此,中國著名兒童精神衛生專家、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研究室主任王玉鳳教授今天指出:多動癥已成為中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王玉鳳在此間召開的“關愛成長,選擇未來——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最新調查研究通報會”上強調:多動癥是最常見的兒童精神行為障礙性疾病,約百分之六十五的患兒癥狀會持續到成年;成年后發展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行為和酗酒、吸毒的風險是正常兒童的五到十倍。患者的學業和職業成就都遠落后于正常兒童,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嚴重負擔。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與禮來公司合作進行的此次兒童注意缺陷障礙專項研究,對北京、上海和長沙三地的八百一十二名六至十八歲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患兒家長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引起的學習成績差、在校期間表現不佳、多動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 “幼稚、不恰當行為”等問題最為關注。絕大多數的家長對該病影響孩子學業成績、限制孩子發展感到焦慮。
王教授稱,該病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調查發現,目前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尚不理想,家長對現有治療措施的滿意度不高。最新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相當一部分患兒的核心癥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共患其他行為、情緒障礙的比例明顯增加,出現品行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焦慮情感障礙、抽動癥、抽動穢語綜合癥等;成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行為及酒精和藥物濫用的高風險人群。
王玉鳳指出,目前有很多家長和老師對該病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認為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階段特征,不足為奇;另一方面,有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愿意給孩子貼上“多動癥”的標簽,認為多動癥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精神疾病。(記者曾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