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外匯占款近四年首現月度負增長
資金流向逆轉熱錢流出苗頭初現
業內人士: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有微調可能
記者 張莫 北京報道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外部對中國市場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生變,這些都導致流入國內的資金流向出現逆轉,“熱錢”流出的苗頭初現。根據央行網站21日最新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10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總額比9月末凈減少248.92億元。這是自2008年1月以來,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首次呈現月度負增長。
外匯占款月度負增長確實罕見,此前,該現象在2007年12月份出現過,不過,業內人士猜測,那是由于當時財政部用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儲備,注資中投所致。不過,央行表示,10月份數據為初步數據。
據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10月中國貿易順差170.33億美元。而商務部日前的數據則顯示,10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為83.34億美元。兩者之和約1600億元人民幣左右。路透社21日援引中金公司在最新的利率策略周報中的估計稱,外匯占款在10月份出現了多年來沒有過的凈減少,與“熱錢”大幅流出有關。而根據以上數據,10月熱錢的流出規模大約為1800億元。中金公司在利率周報中也指出,考慮到外需放緩、美元走強以及人民幣升值的空間已不大,外匯占款未來將出現趨勢性的減少。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此次公布的數據為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包括中國央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在內的金融體系因凈結匯而投入的人民幣,而與貨幣供應量直接有關的央行外匯占款的減少可能更多些。
在趙慶明看來,10月外匯占款減少是由貿易項下外匯凈收入減少、對外直接投資增加、其他項下流入減少或流出增加等綜合因素導致。“這與國際上看空中國經濟,尤其是9月末香港人民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報價出現逆轉等因素有關,導致居民更傾向于持有外匯和積極購匯。”趙慶明說。實際上,在離岸遠期市場,從10月開始,美元兌人民幣NDF與國內中間價連續多個交易日倒掛,種種跡象表明,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現象已減緩。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高利表示,房地產投資和外部需求的下滑,中國經濟正在下行通道中繼續滑落。雖然政策的微調正在積極發生,但目前的力度難以阻止經濟的趨勢性下滑,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的投資熱情正在降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外匯占款負增長也是美元流動性緊張的體現。從9月底至10月初,歐美債務危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全球資金回流美元和美元資產的趨勢明顯。在多個交易日,美元都是開盤后在盤中沖高,這意味著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很大。而對中國的企業來說,為了平倉手上到期的美元頭寸也需要大量美元,因此,10月央行在市場上很可能是凈投放外匯。
值得注意的是,外匯占款的負增長,也給予了貨幣政策更多的操作空間。丁志杰指出,外匯占款負增長在他看來是個好事情,可以由此看出外匯儲備的增長是可逆的,而這種下降對控制由此造成的國內信貸規模增長和基礎貨幣供應擴張也是有益的。
趙慶明也說,央行外匯占款少增、不增甚至凈減少,從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角度看是求之不得的事。過去幾年央行發行央票、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保持流動性的相對穩定。如果外匯占款持續減少,央行就存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看,貨幣條件并不會因為外匯占款的減少而發生大的變化,年底前不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年內仍是諸如略微增加信貸額度、調整動態差別準備金率參數、減少公開市場回籠量為主的“微調”。
這也印證了央行在日前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表態,央行表示,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結合起來,并根據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對有關參數進行適度調整,繼續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引導并激勵金融機構自我保持穩健和調整信貸投放,提升風險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