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企劃部總監(jiān)向《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坦言:私募基金的主流銷售渠道還是銀行,尤其是私人銀行,這種局面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距離10月1日《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稿)》新辦法實施,僅有兩周時間,旨在第三方銷售業(yè)務上挖一桶金的各路資本也在積極挺進。
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觀察,借助私募基金“野蠻生長”的東風,一批第三方機構得以初嘗“甜蜜”;不過,由于今年上半年行情不佳,私募基金陷入發(fā)展緩沖期,加上第三方機構逆市擴容增加了成本支出,這也使一些第三方機構遭遇生存難題。
“第三方機構盈利模式是唯一轉折點,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或者有資金支撐的機構繼續(xù)存活的機率較高。”展恒理財副總經理李二剛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采訪時一語中的。
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企劃部總監(jiān)則坦言:目前,私募基金的主流銷售渠道還是銀行,尤其是私人銀行,這種局面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看來,第三方機構能長期生存,的確得有自己的盈利技巧。
85%私募年內虧損
第三方機構陷窘境
Wind資訊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剔除今年設立的信托產品后,截至9月15日,在9月份披露最新凈值的非結構化私募基金共有659只,年內實現正回報的私募產品有103只,占比僅15.63%,也就是說,有85%的私募基金年內虧損。這令第三方機構苦不堪言,尤其是僅依賴代銷收入這一條渠道的機構更是陷入生存困境。
“由于上半年業(yè)績的不景氣,很多第三方理財機構紛紛轉移目標,尋求更好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擴大理財產品線。”北京某陽光私募人士對此表示。
目前陽光私募主要的銷售渠道有公司自銷、第三方理財機構代理銷售、券商渠道、信托公司渠道和銀行渠道,過去銀行一直以來都是主要銷售渠道。近年來,新的第三方獨立機構不斷進入投資人的視野,除了上海證券之星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外,展恒理財、好買基金網、私募排排網、諾亞財富等等也為業(yè)內人士所知。第三方獨立機構有望成為與銀行、券商相并列的陽光私募的重要研究及銷售渠道。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一直以來,第三方機構以收取會員費提供研究報告為主要收入來源,日前已經發(fā)展為私募基金銷售的一條重要渠道。在代銷過程中,第三方機構一般索取的費用包括固定費用加上浮動業(yè)績提成,其中,固定費用每年為投資者認購資產的1%,另外加上浮動收益的3%左右。“一開始私募基金代銷只是第三方機構公募基金代銷的延伸,但隨著私募行業(yè)整體的發(fā)展,私募基金代銷逐漸成為第三方機構的主要利潤來源。”北京某陽光私募人士稱。
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及Wind資訊統(tǒng)計數據,截至9月15日,中國市場共發(fā)行陽光私募基金2831只,發(fā)行規(guī)模達到近1518.72億元。其中股票型陽光私募基金1794只,發(fā)行規(guī)模達到了597.81億元。從新發(fā)私募基金的數量上看,近三年私募基金在“野蠻生長”,2009年共新發(fā)陽光私募562只,2010年達到732只,2011年前9個月時間已經有多達581只新產品面世。有市場分析人士預計,2013年私募基金總規(guī)模將超過5000億元。不難估算,在并不需要資質監(jiān)管、且渠道更具話語權的私募領域,第三方所得利潤無疑更加豐厚。在豐厚收益的引誘下,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借勢擴容,令其生存環(huán)境大打折扣。
在機遇面前,第三方機構也不得不直面挑戰(zhàn)。